今日感慨:是头脑就要风暴


    头脑风暴受欢迎,不只是因为这个节目的选题切合人们的关注点,参与的嘉宾参与得投入,节目的形式满足收视趣味的需要,同时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财经、管理、投资正变得非常的繁忙,机会与风险同样大量地上升,参与到商业洪流中的人们规模节节攀升,因此我们遇到的问题无论从数量意义上还是从问题的质量意义上均有显著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应对需要更多的见识、需要更多的识者之间的相互碰撞、需要我们把他们从决策已经习惯的内幕式密谈放到桌面上辩论与交锋,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我们这个时代充满活力与麻烦,也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我们这个时代这样需要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在其作为一种学习与认识方式被人们应用的时候,它是指我们需要开放式地把不同的人们引入到焦点问题之上,不设成见地进行沟通讨论,并在主持人即时调整的引导策略下,把对于问题的认识引向深入。很显然,头脑风暴是我们在进行真实的财经活动中经常被用于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对策与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对于很多财经人士与企业家来说,这并不是很陌生的工作形式,只是当我们把头脑风暴的形式放到公开的媒体场合,这个时候在通常的头脑风暴形式中很感自然的透明、坦诚、公开的方式在真正面对公众的时候依然能如此么?企业管理者与财经人士已经习惯了把内部决策与对外形象分成了有很大分别的两件事情,大家已经习惯了用一些其实不是真实的说法与其实不是真正的想法与公众调情或者游戏,所以他们在大部分财经节目中与其展示的是真实的信息,不如说是超级柔软的广告与美化信息。而《头脑风暴》节目正是试图探索到超越这种媒体传播效应的工作方式,从决策者与管理者占我们受重的大比重,从MBA学生与管理研修者对于节目的推崇,我们可以说现在的节目部分地达到了这个目标(尽管还有很大的空间)。

    《头脑风暴》节目的经验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选择小的问题点来找到说明大的问题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二是利用专业财经人士作为主持人(我本人、我之前的张蔚、还有给我代过班的金岩石与蒋昌健)与财经嘉宾进行同一水平线的思维逻辑碰撞之旅;三是用不避火气的有力度的讨论来激发嘉宾间的互动从而找到突破大家惯有的思维包装的缝隙;四是不把节目看作单一的节目,我们从长线中累积大家对于我们引发出来的讨论的继续思考,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后续的节目。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节目团队应用了头脑风暴的形式,同时又在方法论意义上发展了头脑风暴的技术,难怪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年会、决策会、员工沟通会、专项营销工作会上采用模拟《头脑风暴》的讨论形式。

    尽管《头脑风暴》在财经节目中保持了持续亮丽的收视率,在财经界持续得到很好的评价,但是显然这个节目由于传播通路与圈子效应的原因传播得还不够广。我们注意到一些商学院已经把《头脑风暴》节目作为案例教育资料,有一些大学甚至专门成立有《头脑风暴》的研究小组,有一些企业专门要求企业管理者按时收看这一节目,但我们希望有更加集中与便利的方法让大家接触到我们的节目,这就有了《头脑风暴》丛书与光碟资料的出版。我们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大家了解我们嘉宾的精彩表现,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头脑风暴这样一种讨论的形式。

 

 

今日场景:晨会国际环境组织代表。去一趟十三陵,原计划参加国际长走大会,遇小沙尘暴而罢。中午会见日本学者,介绍民调在中国社会的作用。下午参加我母亲的老家江苏启东市在北京举办的经济研讨会,对启东新发展战略中的特色服务业成份提出重点发展期待。

 

今日小诗:

遗失

 

我又丢了一颗西服扣,

它就在某个地方呆着,

它曾经是我西服的伴侣。

我们丢了多少东西呢?

手机、钱包、钥匙,

还有朋友、业务和爱,

它们今天或者已经锈蚀,

或者埋在深渊,

或者在高处放光。

其实,

就算我们丢了世界呢,

世界还不是一如既往?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蛋炒蟹菇

备熟闸蟹腿肉二十根。干香菇十颗,温水浸后一小时,用起菇伞切成蟹腿肉等长。鸡蛋三个打入碗中调匀,起油锅中火热后,蛋浆倒入快炒成干黄,放入香菇,一分后放入香葱段,食盐酌量。再放入蟹腿肉。一分后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