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关键要让老百姓敢花钱有钱花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我国经济也处于下行的通道上,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这部分无容置疑地受到影响。因此,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又成了当前防止经济趋冷的重要手段。

   扩大内需的基本面是要普通人敢花钱、有钱花。敢花钱的前提是,政府对于公共财政要借助于扩大内需和增加对于公共设施、公共福利等方面的投入,使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基于当前老百姓在子女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尚没有切实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中国普通老百姓都有一个很普遍的习惯——储蓄。不到万不得已这钱是不敢花的,故而在我国民间究竟有多少闲钱,一时都说不清楚,总之是个庞大数字。因此,要创造条件,营造一种让老百姓敢花钱的环境条件。其前提是让老百姓看到未来的希望,尤其是政府投资公共建设方面要个长远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在公共财政上要有明确的投向和示范作用,而促进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投向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用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公共设施,让老百姓感到无需为将来做过多的准备,这样,才能敢花钱。同时,政府在公共支出上的加大,还会引导社会把闲置资金投入到拉动经济增长的链条上,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有钱花是指在消费时确实能够把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虽然当前温饱问题解决,社会进入了初步小康,但是,这样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很多得不到满足。核心的一条,不是没有供给,而是购买力不足,手中用于提高消费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钱不多。

   解决钱不多的途径现时有两条,发展生产流通,增加收入,还有就是降低个税。第一条措施是一项持久且长远的措施,但是,在当前经济下滑的总体形势下,显然不太可能尽速见效;眼下最直接的只有降低个税了,即调高个税起征点。据了解,2007年全国一年征收个人所得税估计在3000亿元,其中中低收入占50%左右。而这中间最需要钱的就是中低收入者,如果在特殊时期采取减税措施,马上就能增加即期可支配收入量,增加购买力,拉动消费,这是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同时,调高甚至逐步取消工薪阶层的个税征缴,转而主要向社会高收入阶层征收所得税,也显示社会公平,可谓一举多得。

   为此,博者建议,配合当前扩大内需的现实需要,应该再次提高个税起征点,必要时,确定在当前一个时期免征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