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金融峰会的另外一种意义和声音


 

G20 金融峰会的另外一种意义和声音

李华新

    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与会各国希望全球合力应对金融危机,探讨金融改革可能性。 

    不过,出于各自利益考虑,美国、欧洲、日本、新兴经济体等在峰会上将各有诉求,目标也不尽一致。  但愿美国领导人能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在这次峰会上同其它国家一起,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方面,真正携手合作,标本兼治,为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不过即使是美国不愿意承认子在世界金融帝国中的位置,已经实质性出现动摇,或是说当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对世界金融地位确定美元的地位起到的作用,显然这次的峰会不过才准备了两周,而且用两周的智慧来和准备了2年的布雷顿会议,也是无法相比的。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上个世纪了,美国的美元统治地位已经在开始出现变化。虽然不能说,因为20G金融峰会的举办就可以一下子改变美国的金融地位,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已经在动摇。而且现在新兴的经济体的、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忽视的数字。而且亚洲的声音中包括中国的声音已经是不能小觎的了。而且有人就评价说,当这次中国拉动内需、扩大内需的计划,不仅使得美国也包括欧美也着实吃了一惊。同时也是的我们看到了我们基础设施所存在的巨大差距依然是存在的。因此开工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次机会。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国家批评美国及全球金融监管不力。美国式自由市场主义也遭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质疑。 

    布什13日承认,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和独立监管机构未能尽到职责,使得经济困局像疾病一样向各个领域和家庭扩散。他说,为促进经济肌体的健康,需要“广泛改革”,包括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增加透明度、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尽管美国不会一下子就承认自己的金融体系早就弊端丛生,但是美国在金融产品上过分忽悠他国度的结果,也是忽悠了自己。因此,作为饱受美国次贷危机恶果的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的到来,美国的态度不能不改变,但是美国人不能太精,不能把所有的危机都转移到人家的头上,而自只是坐收渔利。这样的一个事实上不容更改的。

   因此有人说,金融峰会是一次鸿门宴,实际上这话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出牌,用对我国也对世界负责的态度说话,我们从来没有要拯救世界金融危机的想法,但要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对于世界金融市场的认识正在不但进步,而且我们也不讳言我们所得到的教训,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说,那就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忽悠而动摇我们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布局和安排。既要适应世界经济对金融市场的要求,又要富国中国的国情,走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基本的经验。

    改革”!携手合作,协调立场,改革不合理和不公正的现行金融体制,以适应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变迁。 这也是此次金融峰会的一个比较趋同的意见。  

   现在看来 世界各国 对“改革”的内涵的认识可谓“接近趋同”:一是要增加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以体现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巴西总统卢拉说得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无法单独左右世界经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2007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四分之三,在这种情况下,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大有可为。二是要增加金融系统的“透明度”,实行“严格的国际监控”(包括对信用评级机构),避免金融业为追求高回报忽视高风险。欧盟峰会关于金融体系改革“蓝图”在这方面有可取之处,即加强金融监管要不留任何“死角”。三是改组现行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之反映国际社会代表权和发言权的变化,体现公正和公平,避免任何垄断行为。在这方面,欧盟改革“蓝图”只讲“加强”,回避如何加强,比较虚,而且有趁机谋取同美国“平分秋色”的嫌疑。 

    有人说金融峰会依旧是务虚的会议,而且依旧是由美国发起而主导的,因此能够有这样的共识就是不错的,而在美国面临新总统上任需要一段时间,现在的看守总统是否有足够的智慧来让奥巴马不至于只是接下一个金融烂摊子,那是美国自己的事情,但是它的影响却是全球性的。因此,对于此次峰会还是要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也需要有足够清醒的意识,那就是我们现在的责任和义务要做一些和国情相适应的做法,才是明智的才是理性的。因为在一些赞扬声中所看重的知识中国能够再 继续为这个危机四伏的金融市场要做多大的贡献,却不是人人都希望中国队因此而加快崛起的步伐。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