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开市大盘就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跳空高开放量大涨,最高冲到1863点。
到底是什么品种在催动红旗招展呢?从行业板块监测结果来看,正是钢铁、机械、建材、工程建筑等扩张财政的受益品种。
从消息面上来看,周末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奠定了宏观政策的基调: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且明确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具体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这些措施方向我们并不陌生,10月中旬以来多家媒体从各个部委的政策措施、各种会议的表述上已经归纳整理出了大概,现在是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予以最高级别确认和强调。
除了10项措施之外,管理层还确定了刺激经济方案的投资规模和进程: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 ,这已经接近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规模了,不过我们的振兴经济计划时间安排上更明确,投资方向也更明确;今年4季度先投1000亿,而上周五咱们谈到的“3全型”(全国、全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也得到确认,可以为处于经济减速窘境中的企业带来税负上1200亿元的下降幅度,并能使得8成上市公司从中获益。
地方政府更加积极,据悉各地政府都在积极上报投资项目,连同各部委一起,新一轮高达10万亿元的投资推动计划,正从铁路、公路、水路建设,向地方项目投资全面铺开(这里应该包括了铁路建设的2万亿计划和交通管理部门刚宣布的5万亿投资计划)。在房地产支柱行业现在摇摇欲坠之际,地方政府迫切需要通过项目投资来拉动地方经济,而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投资资金的渠道也是目前中央鼓励和推行的。发债必须有项目,有了项目必须抓紧资金筹措工作,地方政府抓紧申报情有可原。
紧抓财政政策投资主线是咱们10月中旬以来提出的阶段性战略方向:10月17号咱们提出“救市先要救经济”,10月21日咱们点明“中央会议提示3行业机会”,10月22日咱们认为“万亿投资撬动投资机会”,11月5日、7日 咱们连续提示留意财政支出、关注减税费增投资方案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
现在政府投资热情即将快速蔓延,钢铁、机械、建材、工程建筑和部分房地产类公司在这一轮新的投资潮中将获得再生机会,而同为政策受益行业的医疗和农业也值得长期关注,至于公路、机场、港口等行业虽有发展机会,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仍需看新增设施和上市公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