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工厂管理》学习体会


       管理的课程听了不少,大多数在理念上都是大同小异,曾伟老师的课程与别人不同之处,则在于进一步强调了工厂管理的对象——中国式工厂,以及工厂管理的方向——“中国化”。

       什么叫“中国式”?说到底——就是面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管理。从事工厂管理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人,尤其是和我一样的中国人,什么管理方法才最有效?

       《中国式工厂管理》的课程中提到了一个“人心的管理”的观点,我比较认同。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能把人的心聚焦在同一方向、同一目标上,任何难事都好办。但反观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做事推诿、效率低下,仅仅是因为团队成员的目标认同不一致吗?我们也在不断地强调、不断地培训,可事实效果又真能满意了吗?看起来,我们抓到了解决问题的大方向,找到解决员工管理问题的方法,其实,我个人感觉,还差得很远。

       10月4日,城桂路金字山钓场,在钓了快两个钟头时,我开始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当时我的手感告诉我,被我钓住的,但在水中暂时还不知道为何物的家伙应该不小。虽试图拉它靠岸,终因它力气大,不敢硬来。40分钟过去了,我有了放弃的意识,因为,真的太累了!终于,在55分钟后,我战胜了这个家伙,将它顺利抄进了网窝!而后休息的近10分钟过程中,我的手脚一都直抖个不停!一个字:累!

       后来拿回家秤一称,哈,居然有7.5斤!尽管回家后两三个小时内都觉得手脚酸软,可这次经历却让我有很深的体会:就是鱼在水里力气非常大。

       鱼在岸上三两下就会失去生命的原动力,可是鱼在水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那人呢?

       人心管理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不是什么沟通小技巧、管理能力提升方法等就能解决的,我仅就两个方面浅谈一下感受。

       第一,就是合适的环境对于人的能力的发挥非常重要,人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能力也一样会不可估量。职责不清、处事不公、奖惩失衡、崇尚表面功夫、权利不匀、涉及员工利益的管理办法不能透明化、管理人员官僚化、部门本位风气盛行、罔顾其他部门利益、缺乏发展平台等,看起来都是小事,好像也不容易解决,不如来个什么方案、什么行动更容易让人看出管理者做出了什么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效,但恰恰这些现象和问题,均是“人心齐”的绝顶杀手!不解决这些问题,搞什么培训、文化活动、树立什么形象都无济于事!这样的环境犹如鱼儿在水里缺氧,再好的饵料,它都不会有任何吃饵的欲望。任何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非常注重凭感觉(情)做事,因而,管理者既要会把握管理规划的方向、目标,更要深入实际,了解和解决这些小事、小问题,因为它们每天都像鞋子里的沙子一样,磨蚀着人心、消耗着团队的战斗力。

       第二,就是坚持,并且需要刚柔兼用。如果对付那条鱼我放弃,肯定钓不到,操之过急,则会钩脱线断。雷厉风行固然有其好处,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制度和人性兼顾、收放协调,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实施过程中就已经会呈现表面化严重的实质,自然会在一阵风后,依然遍地蝼蚁、满地苍凉。人心又能何在?刚是保证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柔是制度合情合理、真正为人所接受并自觉实行、是实施刚性制度过程中的保证和方法。刚柔相济也是人心亲输的一种手段,一味刚则易输远、一味柔则失原则。换句话说,刚是制度、是原则,柔是面子、是虚荣,或者是成就感!

       “人心的管理”很复杂,真的需要我们好好而且不懈地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