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警改骑自行车的人文效应和近距离贴近民生


巡警改骑自行车的人文效应和近距离贴近民生

李华新

  从近日开始,北京市1/3巡逻民警,都将骑行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穿行北京大街小巷,市民可随时伸手拦截,向警方求助。据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透露,为避免因交通拥堵引发的出警不便,北京警方的巡逻方式将以“步巡(步行巡逻)+自行车巡逻”为主,减少机动车巡逻。(见《新京报》 2008-10-2 2:15:46)

    因为巡警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巡逻,使得人们对于巡警的认识有了全新的感觉,这是因为一个城市警力的体现,似乎并不是在向人们展示什么具有炫耀的警力,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居民和都市人群提供便民服务。骑自行车之后,警察的形象就和普通的百姓拉近了距离,而且这些可以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巡警,一下子就让百姓有了政府就在身边,警察就在身边的感觉。
    当然了,现在警察的交通工具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的财政实力也是可以足以使得警察用开着警察巡逻的方式,来维护社会治安,可是现在的用百姓的交通工具,用自行车的方式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却是让人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有评论说,从历史上看,上世纪90年代及稍早以前,自行车巡逻曾是北京警方普遍采用的巡逻方式,然而最近10余年来,自行车巡逻逐渐被机动车巡逻所取代。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与税收有了较大发展,警力装备也因此“水涨船高”,在硬件上有所改善;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警用机动车的大发展已经成为公车问题的一个细节,但是,以机动车代替自行车巡逻,在当时或许也可以说是有关部门试图改进管理、增加效率的一次“尝试”。

    不过现在自行车又回来了,确实让人觉得虽然警察巡逻占用的交通道路资源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毕竟是在占用部分的城市交通资源,而且一个当值的巡警用此种方式执勤,给人的感觉是警察就在我们身边,他并没有颐指气使的高高在上,因为交通工具的转换,从机动到人力自行车,那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又了一种百姓“用得起”的感觉。
  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实行骑电动自行车巡逻之后,大量的事例表明,相较于机动车巡逻来说,自行车巡逻不仅能拉近巡逻警与群众的距离,而且也更加机动灵活。一方面既便民,市民可随时发现巡逻民警、问路求助;另一方面又利警,避免由于交通拥堵影响出警时间,民警可及时发现、盘查可疑人员。这么利好的举动,本该早日推行才好。

   于是笔者以为,北京可以做到的,各地也是可以做到的。因为骑自行车巡逻可以到一些开汽车一晃就过的地方去,而且对于俯下身子为民服务,似乎是更容易和更方便了。
  显而易见,京城巡逻警改骑电动车既让这座城市的管理表现出更多的人文色彩,同时又能汇聚点滴之力,增进服务型政府的效率。骑电动自行车相对与节省警察的体力,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不像老是天天在外骑自行车那么劳累,而且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方式,在关键的时刻,也是可以具有相当的机动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警务费用,又能利民利社会,这样的一种“倒退”,似乎更是一种进步,是具有人文色彩的进步,是拉近了与百姓距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北京可以如此,不嫌丢分,那么这样的一个做法,各地也是可以效仿实行的。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