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同事到饭馆吃饭,点菜后等了二十多分钟还不见上一个菜,就叫老板快点上菜,老板没去厨房就在收银台上说:“马上就好了,马上上菜。”十分钟又过去了,依然不见上菜,我又喊老板,让他们快点上菜,不然上班就要迟到了,老板跑到厨房出来后说:“正在吵呢,马上就上菜。”又等了十几分钟,同事采访单位的电话来了,说是车已经到单位门口,让他马上过去采访。当我们起身要走时,老板说:“菜已经做好了,你们怎么走啊?”
等了四十多分钟没吃到饭,我们无语,无语这家饭馆的炒菜速度,无语菜馆的服务态度,更无语老板的忽悠。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面对无数个忽悠。朋友买车了,见面就说用车就打电话,正当用车的时候往往朋友的车也在忙;街上碰见很久不见的老相识,一边握手一边说改天有时间一起坐坐吃个饭聊聊天,但之后老相识一直没时间,我也会没时间;上班工资太低买不起房娶不起老婆,单位领导说还年轻,好好干工作,工资会涨的,以后房子老婆什么都会有的,但工作了好几年依然是无家可归无老婆可娶。
忽悠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被忽悠。煤矿出事了,政府通过媒体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处理了相关负责人,有些领导被撤职了;奶粉出问题了,政府说只是极少数有毒,大多数还是好的,我们还要处理一批人;房价上涨买不起房了,政府通过媒体说深圳、北京房价开始降了,你们的城市也会降的。每年的两会上,领导们豪言壮志、激情澎湃,一些白纸黑字的宏伟目标内容相同,只是刊登时间不同,鼓吹领导不同而已,老百姓生活依然没有变。
这些忽悠其实往往是大人忽悠小孩的最佳方式。
小孩被桌子碰疼了就哭,大人把桌子拍一巴掌后对小孩说:“不哭了,这个桌子真笨,看我把桌子打了。”小孩就不哭了,如果小孩还哭,大人就说:“我找个斧头把桌子砍了,看它再碰不碰我家宝宝。”这下孩子就不哭了。矿难后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使用这种忽悠模式。
孩子病了到医院看病,打针孩子很怕就要哭,大人就说不会疼的;如果打针后孩子疼哭了,大人说只是轻微的疼,哭了就不坚强,把针头已经扔掉了,不再打针了,打针护士也不来了。奶粉出事后,忽悠方式大概与大人忽悠孩子打针类似。
孩子从小喜欢骑自行车,每年喊着大人买自行车,但大人总是说明年买,还要买更好的,但孩子长大了,也没见大人买自行车。也许大人的这种忽悠跟一些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当。
我们还能相信谁的忽悠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