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与游感”之二十七:《藏地三杰》


 

“杂述与游感”之二十七:《藏地三杰》
到了西藏,绝对离不开西藏的宗教,而西藏的宗教有密切结合与西藏历史相联系,在西藏历史上(包括宗教史上),有三个杰出人物是无论如何回避不了的,这三位是藏王松赞干布,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
 
(一)藏王松赞干布
完成西藏统一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臣,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建成大昭寺昭寺,统一席量衡制度,鼓励众民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
 
(二)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是西藏密宗“宁玛派”(即俗称“红教”)的开山祖师。,他的本名叫“白马穹乃”,是8世纪时的印度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地方的人,后出家为僧,他学的是印度佛教密宗“因陀罗部底派”的传承;是当时佛教有名的密宗大师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术”名闻一时。是西藏密乘“宁玛派”(即俗称“红教”)的开山祖师。
公元7世纪初,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建立了武力强大的吐蕃政权,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进入了一个繁荣期,佛教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传入。到赤松德赞(742—797在位)即位时,决心大力弘传佛教,请来密乘大师莲花生入藏,莲花生在藏地雅鲁藏布江边的一个名叫“桑耶”地方(今山南噶县境内)建立了“桑耶寺”,传授“戒法”。
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中最令人尊重的祖师之一,是当时有名的密宗大师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术”名闻一时。
 
(三)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大师,佛教改革家、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十月十日出生于宗喀地区的鲁沙尔(今湟中县塔尔寺所在地),“宗喀巴”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17岁那年(即1373年),宗喀巴跟随安多商人步行去西藏深造,在之后的20年时间,他朝拜西藏各派名寺,遍访各派名僧,刻苦学习,精心钻研,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成为著名高僧。
自明建文二年(1400)之后,是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最有力的20年。当时藏传佛教教派众多,但能坚守戒律的甚少,许多僧人单靠邪门歪道吓人骗财,百姓十分反感,宗喀巴也很气愤。他早就有改革佛教的意愿,所以改戴黄帽,宣讲比丘戒,但那还仅仅是倡导性的,效果并不显著。随着宗喀巴社会影响日益提高和扩大,他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藏传佛教改革活动,他的行动顺应了藏族群众的意愿,也得到了西藏封建势力的支持,特别是帕竹第悉、明封阐化王灌顶国师扎巴坚参对其改革活动予以了鼎力支持。
宗喀巴为了建立自己的佛教体系,配合改革活动进行宣讲,在这几年间写下了八部重要著作,明成祖两次派使者前往西藏,邀请宗喀巴进京。永乐七年(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主持了大祈愿法会,不久,噶当派诸寺院僧侣即纷纷拥戴宗喀巴,改宗格鲁派。随着格鲁派势力的发展,宗喀巴的弟子在拉萨建成了哲蚌寺、色拉寺,与甘丹寺统称为“拉萨三大寺”。三大寺的建成对格鲁派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师圆寂于甘丹寺,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