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一件事情,很有感触。特记录下来,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新闻的内容
据2008年10月18日报道说,Nasa的科学家日前称,外太空的味道闻起来类似于煎牛扒、加热后的金属或者焊接东西的味道。
Nasa宣布的他们的一位化学家Steven Pearce,将在实验室进行合成太空的味道的研究,而这位化学家同时也是香水制造公司Omega Ingredients的常务董事。
Pearce在今年八月开始这项研究,预计今年年底能让太空的味道在地球新鲜出炉。他的研究成果将对宇航员今后在太空中生存和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帮助。Pearce在七月时候举办过一个气味展,展品都是来自和平号空间站里的不同气味。Nasa为此瞄上了他,希望他能够参加合成出太空气味的项目。Nasa希望藉由此能更逼真的模拟外太空环境训练宇航员。
作为计划的第一步,科学家们访问了一些宇航员,记录下他们在太空行走、回到空间站,除下宇航服和头盔等所有步骤中所闻到的气味。
据一位访问者,太空的味道有像煎牛扒、热金属甚至是焊接摩托车。对于Pearce和他的团队来说,合成煎牛扒的气味不是问题,难的如何得到热金属的味道,因为这种气味和金属分子的高能振动有关。
二、中国古人对太空味道说法
关于“太空味道”问题的报道,开始读的时候感觉还挺有意思,但掩卷而思后却觉得很滑稽。因为,关于太空的味道问题,中国古代人早在其“阴阳五行论”(也称为二五之数)中早就解决了。根本不是什么需要高科技才能探索的事情。
首先,“太空的味道”中国古人早在4700多年前夏朝就知道了,而且描述得非常详细,怎么直到今天有了所谓NASA的人说话了才引起轰动呢?因为他们是洋人。
太空什么味道?我们不妨看看中国早有的定论。在《易经》中,有这么一段表述:“乾为天,为父,为寰,为罡,为寒,为刚,为阳,为动,为革,其性金,其味辛。”也就是说,太空(乾为天)的味道是辛辣的,具有一定的皮革味道,同时有铸造冶金的金属味道,其气温是寒冷的,是状态是动态的,其形状是圆的……
其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智慧超凡入圣。中国古人不仅说明了天空的味道,还说明了很多类事物的味道。例如,颜色的味道气味。东方甲乙木,色青,味酸。南方丙丁火,色赤,味苦。西方庚辛金,色白,味辛。北方壬癸水,色黑,味咸。中宫戊己土,色黄,味甘。
三、中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西方国家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我们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令人自豪的灿烂文化。
翻开历史书卷你就会发现,原来西方国家正如老辈子人所说的“不开化”,若非中国人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把中国的各种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如果中国人也象现在西方国家那样大搞科技封锁、实行什么“知识产权保护”,那么,西方人估计现在还是“有巢氏”,或者也仅仅是“掘地而居”,或者依然过着游牧的生活。
前一段时间,据说欧美国家的科学家认定,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不是九大行星(不包括冥王星)。其实,这个结论中国早在4200年前就有结论了:“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即:“8+1”体系与“七政”系统(日月金木水火土)。当然,若嫌目前的太阳系行星少,将来完全可以扩大到十五颗行星。
我们不妨看一看笔者按照文王“后天八卦图的方位”和其数量标定的太阳系各行星的分布情况。
根据易经的原理,按照“天一生水”的蜗形外旋顺序来看,太阳系的行星位置与其距离太阳远近(逆时针旋转)的关系依次为:
水星(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坎位正北,代表寒冷,季节为冬)、
金星(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酉位正西,代表萧杀,季节为秋)、
地球(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坤位西南,代表温和,季节为每个季度的后十八天)、
火星(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离位正南,代表炎热,季节为夏)、
木星(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震位正东,代表生发,季节为春)、
土星(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艮位东北,代表中止,季节为季夏)、
天王星(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乾位西北,代表,季节为冬)、
海王星(对应地球上的方位是巽位东南,代表风,季节为孟夏)。
所有这些行星都围绕太阳转,而太阳则在九宫八卦的中宫,即核心。这就是夏时代的太阳系模型。而欧洲人哥白尼发现这个规律却是在4200年以后的事情了。当然,恩格斯格外推崇他,在其《自然辩证法》中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那是因为连很多中国人都不重视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外国老头就更闻所未闻了。
至于冥王星能否名列第九大行星,我们不应按照个头大小(质量),应该依然按照入门先后(发现的次序及距离远近)排名。不能说哥哥的个头小,就必须让位于弟弟当兄长。
至于为什么要按照逆时针旋转,道理很简单。因为那是我们地球的自转方向,同时也是各个行星的自转方向。地球逆时针转动,才有太阳“东方日出,西方日落”顺时针转动的景象。
四、牢记西方国家的强盗行径
西方国家向来混淆黑白、恶意抢注知识产权,古已有之,我们怎么却为何还要为其摇旗呐喊呢?其实西方国家原来的科技很落后,无论是农业、冶金、商业、军事、政治、文化,还是天文、地理、航海技术……若非后来的掠夺,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样子。可惜的是现在我们却要亦步亦趋、邯郸学步。
从前,西方国家有个一人叫做哥伦布,在得到了中国明朝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航海图后,得知在黑人的非洲与白人欧洲的西面还有一块大陆,便起了歹心。便倾家荡产地组织人力物力想通过航海出名,无奈支持的人不多。最后,他通过后来的妻子与西班牙国王达成了协议。由他在监狱中挑选合适的出海人员,所有给养自己准备,一旦发现新大陆立即宣布主权,任命哥伦布为新大陆的总督,新大陆的收入百分之九十归西班牙国家所有,百分之十归哥伦布所有、对外声称是到中国和印度做买卖……后来,这伙海盗终于发现了他们所说的“新大陆”——上面居住着一亿多人口,民风朴实善良。“新大陆”,极大地刺激了欧洲国家开拓疆土的欲望,发兵屠杀新大陆的当地人。最后,只有那些没有文化、身体状态不好的少数人幸存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印地安人”、“印加人”,而“玛雅人”则被从根本上给灭绝了。委内瑞拉现任总统乌戈·查维斯·弗里亚斯(Hugo Chávez Frías)就曾经在电视广播讲话中抨击西方国家的伪善和强盗行径。
哥伦布到了新大陆后,立即宣布主权,因为这是他“发现”的。然后还要用法律的形式保护起来,用记录历史的方式把美名传下去。一个能把已经有人居住的地方说成是自己发现的地方,其无耻程度已经不是一般地强了。这一点,亚洲我们有一个临近的国家可以与之一拼。
当年美国人登上月球的时候,就想宣布月球属于美国所有。现在北极归属争端也因此开启。
如果按照“谁先到,谁先占,谁拥有”的原则判断,那么我们中国人才是北极与南极的主人。因为,在《唐书》中我们就记录了南极与北极的样子。“唐太宗用兵至极北处,夜亦不曾太暗,少顷即天明。谓在地尖处,去天地上下不相远,掩日光不甚得。地有绝处。唐太宗收至骨利干,置坚昆都督府。其地夜易晓,夜亦不甚暗,盖当地绝处,日影所射也。其人发皆赤。”
总之,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应觉得兴奋、新奇,更不必急于肯定老外,最好是先看看中国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妄自菲薄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