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确应该走自己的路


在中国成功地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中国在经历了空前的大地震等灾难考验之后,又圆满地使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有了无与伦比的完美演出。现在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国际社会的期待目光又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中国,中国人以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雄厚国力,正在成为整个世界新的脊梁。日前,英国保守党伯明翰年会期间举办了一个论坛,研讨的主题就是“奥运后的中国——是伙伴还是挑战?”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在论坛上说,奥运会的成功是建立在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奥运会后的中国还是要在与世界的融合与互动中求得发展。言外之意,中国今天即使如此强大,也既不会谋求什么世界霸主的地位,并同样会按照自己一直以来的独立自主方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强调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从经济的角度上说就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这些年的实践的确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无论是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无论是中国的科技进步,还是整个国家的整体形象,任何一个客观的人都会得出中国已经取得了空前成功这样的评价。2008年在中国发生的各种大事就是中国目前真实状况的浓缩再现,年初南方的冰冻雪灾既反应出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防灾意识低下、应变能力欠缺的现实,也体现了全国人民在大灾面前团结一致的坚强;那场惨烈的八级大地震,在给四川带来了灭顶之灾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举国体制在实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方面的巨大威力;仅仅在这两场灾难过后的不长时间,中国人却又以几乎不可思议的神奇,为全世界人民奉献了两个同样精彩的奥运盛会;中国人的神奇同样又体现在了随后成功实现的“神七”计划的完美呈现之中,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悬念的太空之旅。这一年刚刚过去了四分之三,中国人就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如此之多的神奇和惊叹。作为国人的一分子,我的确感到自豪、骄傲,也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选择深感庆幸。

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年,我们这些自命不凡的热血青年,借助刚刚打开的视窗看到了精彩的外部世界,曾经产生了强烈的崇洋媚外的情绪。由于各种思想禁锢刚刚被解除,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状况及种种弊端有着种种焦虑和愤慨,看到西方世界天堂般的生活图景,我们的信仰的确出现了迷惑和缺失。正是由于这样的信念真空,于是有了八十年代末期那场政治风波,回想起来,当时争执的焦点无非是中国是坚定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之路,还是实现全盘西化,成为美国等西方势力的附庸。由于当时许多年轻学生政治上的幼稚,以及有关方面处理问题时机的把握出现了偏差,以致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回过头来,我们历史地看,在当时的情形之下,那种不得已的处理结果恐怕是使我们中华民族避免误入歧途的最好选择了。尽管现在那件已经久远了的事情仍然在许多人的内心存有阴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会证明中国选择走自己的路是最为明智的。

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这一点也许所有的人都承认,但却未必认识得特别清楚。尽管我们现在的政治词汇中,许多耳熟能详的东西已经逐渐远离、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马列主义、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等等。实事求是的说,鉴于我们目前的一些不易立马清晰的政治原因,我们的有关方面从来没有对这些曾经的政治信仰有所不恭,但我们却令人欣慰地渐渐远离了这些失去社会实践支持的空洞口号。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实际了,这种客观和实际更多地体现在了认识中国国情上,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上,体现在了营造中国的和谐社会环境上。尽管我们对这样的客观和实际还是有许多的不如意,以及许多的非议,比如领导讲话的公式化、公开场合的领导排名、领导出行的严格保安、传言中的种种官员腐败、实行民主政治中的弄虚作假等等。即便如此,我们的百姓在进行这些“骂娘”行为的同时,嘴里毕竟已经在吃着“大鱼大肉”了。也就是说,我们在仍然抱怨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已经成为程度不同的既得利益者了,这一点恐怕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

从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到美国及整个西方世界面临的问题,可以说在当今的世界上,还的确没有出现一种完美无缺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从此次美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种种救市举措看,他们似乎也在借鉴我们现有制度的一些有益成分,当然作为建设市场经济的后来者,西方世界则有着值得中国学习的更多内容。因此我认为,这个世界今后的发展走向,不是谁征服谁,而是各家都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总设计师的确是一位伟人,他为我们设计的“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样一个基本方针,的确英明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