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有迹象表明十七届三中全会将针对三农问题尤其农村的土地制度土地流转的问题做出相关政策安排。在此契机下我将自己的一点思路发表出来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决策,但是可以提供思考的角度,希望对看过此文的人有一些帮助。

      三农问题涉及基本的制度问题: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粮食体系制度等,每个都十分基础关系国本。现在诸多论述实际很少能够结合这些基础制度和改革进程的现实利益格局来做全面的分析。我不认为我有这个资格全面正确的分析,只是提供一个视角,抛砖引玉吧。

     建国后我们国家为了经济建设,牺牲农业农民农村利益来支持城市工业建设,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先在农村开始,在释放农民劳动积极性后农业出现了一度繁荣的局面。农民的进城务工带来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所谓人口红利,也就是对农民工以长期较低的价格进行剥削带来的经济成长,本质上依旧是对三农剥削的继续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的继续。这样的进程使得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解决了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长期的低工资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这样社会的实际购买力不足,导致我们必须依靠出口和投资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形成了郎咸平所说的二元经济。这实际是上城乡二元经济没有很好解决的必然局面。另一方面改革中引进外资和开放乡镇企业等民营经济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外国投资企业的地位是不同的,国有经济有国家扶持的同时存在效率较低机制缺乏活力的问题,这个问题被错误引导引出了全面私有化的浪潮,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民营经济一直处于受压制的地位很难在政策金融上得到支持,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外资则由于盲目招商和错误理论(市场换技术、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等)的引导拥有了超国民待遇地位。加之外资资本雄厚,技术管理确实先进,各地争相引资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导致了外资逐渐倾向全面渗透我国民经济,其中民营经济的遭受打压和收购,国有经济被拆散等都似乎是为外资的全面渗透扫清道路。

     目前农业实际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土地制度问题。我国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农民只是承包土地。为经济建设,国家可以征收集体土地转换为国有土地,然后才能做非农之用。并按照农业用地原价值标准来补偿农民。这样做使得农民失去土地,失去保障。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也在于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和没有依靠导致生存问题,而激发的。

  而土地制度上如果市价补偿失地农民也是不现实的。目前靠卖地所得的收入已经占到政府的相当比例,一旦失去则政府很难进行市政投资等城市规划建设。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目前依然是通过政府变农业用地为国家非农业用地,透过不合理的补偿制度来谋求财政资金和市政建设资金,来剥削农业支持城市。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牵涉很过问题。首先政府如果以市价补偿农民,哪么政府的损失的收入怎么补充?虽然我们认可这个资金本来不应属于政府不应成为其市政建设资金,但是长期以来如此,一下断绝,难保各政府不陷入负债和破产的境地。其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市价补偿如何能只给个人呢?显然这样业不合适。如果市价资金归村所有,哪么土地的损失又如何只有个人承担呢?第三,市价补偿后,农村会变的好些,但是城市就不好了,原因是原来取自农村的资金现在还之农村了。城市在土地出让的过程中捞不到好处。而由于民营经济的不振,为了解决就业等问题政府不得不建设许多工程,既是以工代赈的罗斯福的做法。

  因此解决这个补偿问题首先要降低土地出售在政府中的重要地位,实现这点只有提振经济(国有、民营、国外)增加收入和就业的同时降低财政的以工代赈的必要和对出售土地换取建设资金的依存度。因此无论涉及农业的任何问题其实都不能短时间内解决都不能在农业的单纯范畴内解决。必须是工业的发展才是解决之道。

  第二,关于户籍制度问题其实涉及住房、社会福利等问题。社会福利的城乡二元也是对农村剥削的制度。没有对农村的漠视和剥削不会有城市的繁荣,或者说城市的繁荣是建立在广大农村衰败的基础之上的。要之道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的。即使将来我们解决了城乡二元问题,哪么我们肯定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和金融剥削的基础之上。也许我们会更少的剥削以缩小差距和矛盾,以销售所有消费品,建立合适的积累和消费的全球体制。但是不平等和税收一样只有量的差别不会有质的变化,除非共产主义的实现。

  第三,关于粮食价格,和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其实现在根本还是农业补充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阶段,只不过从原来的公粮和农业税的全面剥削置换成为剥夺少数人的土地实施新的圈地运动而已。目前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已经市场化放开了,但是为了不造成严重物价上涨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国家一直限制粮食价格,种地已经是鸡肋了。疏通粮食体系时不能通过粮食收购价格市场化这个环节,而盲目的将其他环节市场化就导致了市场的价格传到的梗阻。也就导致农民土地撂荒的现象出现。种地赔本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去种地呢?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实际在目前必须给农民以全面补偿粮食价格的差价,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缓慢的调整粮食价格,逐渐使得粮食价格接近市场价格。这个过程必须缓慢,也许需要20年。否则食品价格的飞涨将引来工资住房和一切产品价格的飞涨,价格体系将被全面打破而重整,这个过程过于激烈和快速将导致严重社会危机。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是美元地位无法支持,美元币值无法支持必须重新定位的危机,这个危机快速而激进的话将导致美国的迅速没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所有经济体系大混乱,价格的重新调整过程将使得世界经济面临最严重的危机。我国的粮食价格业有这样的效果。因此,缓慢推进粮食价格的市场化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综上,土地制度改革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其中涉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问题,涉及就业、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解决他没有捷径可走。我提出一个新的思路综合解决这个问题,抛砖引玉希望有帮助。

  首先是土地制度。农村集体所有制不变。私有化则必然产生土地兼并,社会会最后终由于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解决不了而走向动乱。目前有些地方有永佃制、股份制等模式在实践。而我倾向股份制,农村土地按户籍人口来划分土地数量折算股份。土地可以按比例分配用于各种种植养殖和乡镇企业生产或者粮食的深加工等。这样土地出租给任何自认人和法人所得的收入全体村民所有。村民可以参与到深加工等企业获得工资收入。企业通过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建立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政府收入,提高发展水平。这个制度可以在一村发展,业可以以镇甚至是县或者更大范围的联合计划协调生产,这样可以提高规模,防止模仿和恶性竞争,行政规模效益和垄断经营。我曾设想在全国几个温度带分别设立农业集团,有政府协调,全区域范围内农民统一计股,统一收益分配,这样会更公平。或者采取其他财政措施解决公平问题防止为利益过分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的局面(主要是说相同温度带作物种植一样,如果不同集团运作会有互相压价竞争的问题,容易导致互相倾销不利经济发展,我赞成垄断,只有垄断才有利润,所有利润均来自垄断的力量,这样的区域设想或者过于宏大或者有重新计划农业生产的嫌疑,我的设想不成熟,业希望同仁能提出更好的设想)。

  其次,关于国家征地,则可以考虑只租不征,地租由农村和国家按比例分配,倾向于农村,并逐渐全部归农村。这个要靠城市经济发展到不再依靠农村土地租金来弥补财政的支出。

  第三,关于粮食价格,通过股份合作化,可以集体采购物资降低成本,同时国家必须补偿压低粮食价格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这样再通过深加工、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参与控制可以形成国家控制的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争取更多时间解决产业转型问题、外资垄断问题等。

  这些是简单的思路,没有具体计算实际可行设想,但是即使不能完全实行业至少可以相当部分的实行。实现这些,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二元问题。并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时间和社会基础。

  这里的问题是,土地是国家的,为什么农村土地的收益由农业户口的人无限期分红?是否对城市会形成长期的不公平?这个问题这样解决,城市土地也是国有,一般除了居民住房,其他用地都必须在一定期限后缴纳土地租金,这笔资金可以作为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从而降低税收或者提供更多的城市福利等。事实上,农业为城市和工业付出已经够多,不是几十年可以补偿的。另外国家有财政的转移支付手段可以调节各地的经济社会的生活水平,尽可能实现社会的平衡发展。

  以上思路核心是土地的集体制度不变,这个基础上,采用新型股份合作化制度让土地首先成为农村的基础福利保障(土地出租分红等收益),其次通过这个模式可以将土地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的集中起来进行产业规模生产和深加工。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的产业化、农村就业、农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价值,全卖弄提高农民收入。并通过土地出租用于非农业用地的制度安排可以实现农村和城市共享地租收益的措施来缓和市价补偿可能带来的对城市政府的财政冲击。这样最终农业会上规模、上层次,农村会重新繁荣,农民会再次富裕。农业人口的城市转移压力减轻,业符合国家城镇化战略。加以时日,城乡二元结构会极大缩小,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