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教育的新特点


今天到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参加活动,有感而发,写些文字。(此文是对我们调查报告的一些议论,并不是研究报告本身;这仅仅是小范围的调查结果,不代表大多数;仅仅是对城市孩子比较而言;因为不是学术文章,用词不讲究,不负学术责任。具体研究会在学术论述中谈到。

在今天,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城市把很多的生活方式输入到农村,农村在向城市学习的同时,原来意义上的农村人的特点在逐步消失,城市人的特点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可以说,农村以城市为范本,几乎把城市的生活模式搬回了家。甚至有人说,今天在城市里看到的事情,明天在农村就可以看到。

在家长教育方面也是如此,过去我们提到农村孩子的特点一般有:朴实、朴素、诚恳、亲切、节俭、勤劳、憨厚、忍耐,由于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农村,所以他们心胸开阔、喜欢劳动、乐观爽朗等。相对于城市的孩子的特点有:聪明、优越、有品位、有见识、斤斤计较、自私、小气、懒惰、娇气等。这些词汇有褒有贬。

在我们有限的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城市的孩子的特点变化不大,而农村孩子的变化大得惊人:农村孩子的农村特点逐渐消失了,不仅如此,农村孩子在学习城市孩子的过程中,盲目地对城市孩子的特点全盘照搬,在不足方面已经超过了城市孩子。

农村孩子更懒惰。由于农村农业劳动的改革,对孩子们来说劳动量极小,有的农村孩子甚至没有干过农活。而农村孩子又没有足够的学习负担,没有足够的学习氛围,没有足够的休闲项目和娱乐项目,也没有这方面的足够意识,所以农村的孩子更懒散,更无所事事,生活节奏更慢。即使有一些娱乐活动,也以神聊、麻将、疯跑为主,科技含量偏低。

农村孩子更偏激。由于农村成人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习能力强、眼界放宽的孩子们已经看到了外界新的生活方式,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就是现代人,他们在心理的适应方面自然会产生冲突;当农村孩子看到了新奇的生活方式后,又发现新的东西对他们仅仅是一个诱惑,可望而不可及,就像水中月,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另一个心理冲突。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摇摆不定,忽左忽右,时而自卑,时而自傲,不可避免地走向偏激。

农村孩子更焦虑。心理上有冲突,就有焦虑。农村孩子的焦虑缺乏成人的足够关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沟通渠道,也缺乏足够多的机会。冲突的堆积,形成焦虑。比如他们有被社会遗弃的焦虑、有眼高手低的焦虑、有无法报答父母的焦虑、有生不逢时的焦虑、有英雄无用的焦虑等。

农村的孩子更娇惯。由于农村的生活是刚刚富裕起来,富裕的家长会首先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迫不及待地弥补。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受苦了,于是对他们的有求必应,比如农村孩子的零用钱虽然没有城市孩子多,但零用钱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却高得惊人。再比如农村的孩子对家长更加不尊重,更不愿意受规矩制约,不甘寄人篱下,更加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愿意体谅别人。

由于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变化更大,所以他们的问题会更多,这不足奇怪。然而有些农村的孩子和家长没有看到这些问题,他们有些人甚至不加选择地向城市孩子学习,并引以为荣。当这些孩子真正走入城市生活时,会发现,他们对城市的适应道路会更长。

这更加说明,农村的家长教育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