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原付秘书长郝盛琦为熊与黄帝献瑞灵璧石题词


国务院原付秘书长郝盛琦为熊与黄帝献瑞灵璧石题词

 

从后面看,这尊妙趣天成、象形逼真的熊与黄帝共捧宝葫芦净瓶献瑞灵璧石又是一个整体(图34),熊、黄帝与宝葫芦净瓶三者组成一幅难得的立体祥瑞画面。
从左侧看,熊、黄帝和宝葫芦净瓶惟妙惟肖、巧夺天功、神形兼备,熊身上的锦绣长袍,图形庄重、花纹奥秘、线条大方,连袖子口也是灵芝形状的装饰,美轮美奂(19图、28图),其神秘意蕴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
从右侧看,本来是黄帝的人物形像,却黄袍加身成熊的特征,不愧是黄帝有熊氏真身(见27图),是我中华人文初祖、农业保护之神黄帝的天然神秘雕像;再看那宝葫芦净瓶,被熊和黄帝极为庄重神圣的共同捧在胸前,为中华山川送来助五谷丰登的甘霖喜雨,送来盛世和谐、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福音。看那瓶嘴的精巧象形逼真程度,简直是不可思议,神妙极了(图4、23、27、28),真乃是华夏神州千古罕见的国之祥瑞灵璧石精品、绝品、奇品。
熊与黄帝,在古籍文献中有很多记述:
《尚书·禹贡》记述:“导洛自熊耳”;《竹书纪年》记载:“黄帝轩辕氏,居有熊。”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登熊、湘…监于万国,万国和…..顺天地之纪。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帝王世纪》载:“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太平御览》:“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民们开创比较先进的农耕文明、家畜饲养业和手工制造,创造了许多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发明,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
这尊妙趣天成、象形逼真的熊与黄帝共捧宝葫芦净瓶献瑞灵璧石不愧是黄帝有熊氏真身(见27、28、31图),是我中华人文初祖、农业保护之神黄帝的天然神秘雕像;那宝葫芦净瓶,被熊和黄帝极为庄重神圣的共同捧在胸前,为中华山川送来助五谷丰登的甘霖喜雨,送来盛世和谐、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福音。真乃是华夏神州千古罕见的国之祥瑞灵璧石精品、绝品、奇品。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保证。熊与黄帝献瑞灵璧石产于安徽,现于农业大省河南农业大县伊川,难道是一种巧合吗?伊川是中华龙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炎帝神农和黄帝有熊是中华人文始祖,都为中国农业和农耕文明的开创与发展做出了值得千秋颂扬的贡献。千古罕见的
熊与黄帝献瑞灵璧石带来祥瑞与福音,愿科学发展观使华夏神州发生更为波澜壮阔的新变化,愿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巨变的高潮早一日到
人们都知道传说中的宝葫芦净瓶有许多的奇异功能,不仅是要什么有什么,而且还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西游记》中,五庄观人参果树死而复生就归功于净瓶的神水。此灵璧奇石熊与黄帝共同手捧宝葫芦净瓶,寓意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形容体格健壮的专用词是“虎背熊腰”, 这尊熊与黄帝灵璧石最有意蕴的地方就是熊腰,熊腰粗壮而不臃肿,泰然壮实而不娇柔造作,一反其它灵璧奇石那种漏、透、瘦、怪、丑、黑、悬特征;熊身上的锦绣长袍,图形庄重、花纹奥秘、线条大方,连袖子口也是灵芝形状的装饰,美轮美奂。显示的是无与伦比的坚毅、雄浑、厚重与稳健形象。寓意国有实力,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国富民强。
 

    灵璧石之形,可观者“多为一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见 《云林石谱》)”。近年来,在群众性的采石大潮中,虽然有数以万计的灵璧石成世,发现四面可观者实在稀少。而在俯视,环视等多角度的审视观赏中,奇石形体各部位轮廓的线与面,既能符合“线宜典不宜直,面宜凸不宜平”的奇石形体审美标准,又能集中显现其形态主题的更少。
这尊妙趣天成、象形逼真的熊与黄帝共捧宝葫芦净瓶献瑞灵璧石,高3.53米,腰围直径1.2米,重量达12吨.最有价值的是从四面看,均是熊与黄帝亲密无间,韵味各不相同。从正面看,二者共同紧紧抱着宝葫芦净瓶,似在悄悄商议着什么(见22图):


 

这尊熊灵璧石不仅特别相似熊,而且与熊并立的还有一个古代长者的头部图像,联系到熊与黄帝的亲密关系,这个长者就是黄帝。令人称奇的是,熊与黄帝还共同手捧一个宝葫芦净瓶:

 

千古罕见的熊与黄帝献瑞灵璧石
翟智高  文\图
在中华古文明的图腾崇拜中,除了尊贵的龙凤之外,熊的地位也是极为显赫,因为开创华夏农耕文明的人文始祖之一的黄帝,就出生在有熊,曾经用熊作为族徽图腾。
洛阳收藏家梁进学先生慧眼识宝,最近收藏了一尊妙趣天成、象形逼真的熊与黄帝灵璧石,高3.53米,腰围直径1.2米,重量达1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