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职业准备若干指标的解读(三)


5、实际考察至少三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这里所说的是考察,就是着眼于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不只是旅游景点的观光游览。认识风情也是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们跨文化的能力。所去的地方应该是距离越远越好。也可以把自己的异地朋友关系发动起来,这样一来可以彼此交换行住资源,从而降低旅行成本。

见多才能识广,如果整天把自己封闭在校园中,每天就是宿舍、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视野必定非常局限,进入社会职场之后不适应是必然的。当然,这里倡导的对某地风土人情的考察,与一般意义上的游山玩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种考察的实际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社会,认识特定的中国国情,认识自己头脑中的图景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多大的差距。同时也能够对自身认识和研究社会问题的能力起到有效的促进和提高,为此这种考察就不仅仅是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头脑去想,去对看到的各种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理性的思考。既然是这样的考查,事前的准备就是很重要的了。

首先要对每次考察的目的、地点、对象、路线、考察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设计,同时也要对整个考察行程所发生的交通、饮食、住宿等项费用进行认真的测算。既然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考察,当然就应该本着节俭节约的原则,使这样的考查同时成为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好机会。在考查的过程中,应该用笔、用数码相机、用录音笔等工具,认真记录考查的全过程,并认真构思考查报告的主题、结构和要点。力求通过每次的社会考察,都能在认清社会中的一些现存问题、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有效缩短自己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等方面,有新的收获和提高。之所以强调要在大学期间进行三次这样的考查,是着眼于考查的全面、立体和多样性。比如在地点上可以考虑分别去发达地区的华东、欠发达的西南、重新崛起的东北,各选择一个地方;在具体考查对象上,可以分别就农村家庭、城市社区、自然环境等问题各有侧重;在行程设计上,应更多考虑采取背包自助旅行的方式,既费用低廉,又可更多感知社会冷暖,结识更多各阶层的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6、尝试与掌握10条人情世故。有人曾经总结了现在依然流行的36条人情世故,在百度上很容易检索出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只要尝试学习掌握其中810条就很好了。比如:

即使对方不是大人物,也要用请教的态度和口吻与之对话;

在饭局上主动做点菜者,不宜请主人或主宾点菜;

经常找到朋友、伙伴与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

如果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要勇于提问题,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

在征询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或者看其室内物品;

经别人同意才用其电脑,但千万不要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不宜向别人索要礼物,收到礼品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表示感谢;

别人犯错时,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来批评,避免评价对方的人格、个性与家教;

如果对问题争执不下,就不要再继续,多收集一些资料,想得更明白点再说;

在没有把握时,用争取这样的口吻回答别人的邀约,承诺了就要尽量去履行……

如此等等,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掌握、也不大讲究人情世故。其实在这方面多掌握一些技能,会让人们感到我们特别容易能相处,近而得到大家的认同。人情世故也是重要的处事哲学,用心学习和掌握,就会帮助你获得广泛的人气及人脉资源。有些人曾经错误地把人情世故理解为低级庸俗之道予以鄙视,其实这是个大大的误解。再有能力的人也是有着许多个人局限的,要在社会中生存并能够获得较高的质量,只有借助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你提供帮助呢?其实也很简单,你起码要对人家予以足够的尊重吧。所谓的人情世故,其实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尊重别人的学问,你掌握了这门学问,自然就会赢得最广泛的认可与帮助。这是多么无限的一笔资源啊,得到它其实也并不太难,那就是你要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将心比心嘛。如果你能够敬人家一尺,别人就可能敬你一丈,如此说来,人情世故还的确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必须补上的一门重要功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