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集团公司上下掀起了学习《长征》的热潮,我以最快的时间看完了这部史诗般的长篇历史画卷,回收先辈走过的那片足迹,在楼下看《长征》时,下面有一女孩天真的女孩问我:“叔叔、红军战士长征时那么饿、那么渴,他们为什么吃点肉、不喝可乐呢,”,我哑然失笑,孩子的问题我回答不了。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些问题。
划破历史的长空,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苦难与光荣都已化作遥远的绝响,留给我们的则是深深的思索我顿然在想:《长征》是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而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一、 长征是一种精神。
是什么让红军战士能够在极度艰难的环境里走出来,走下去、走过穷山恶水、走出敌人的万里险滩。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同志、敢于奉献为了事业、为了革命甘愿牺牲的精神。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二、长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智慧。长征中,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自己的道路,遵义会议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真正领导人,毛泽东。红军长征时被迫的,而能够从被动的局面中跳出来,则体现出共产党人的超前智慧:
遵义会议给我两点启示;
1、 策划公司不能就企业。
天助者自助。任何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不能把希望压在一个外来的组织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很大的风险性。前期共产党人在发动革命、建立中央苏区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是苏联共产国际派出的代表把中国的革命带向了深渊,由于前期博古等人唯共产国际是从,加上博古不懂军事、而李德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生套西方的一些军事理论,不会灵活运用,导致革命节节失败。差点葬送了党、葬送了红军、葬送了革命。给共产党人的教训是深刻的。
可以形象地比喻:共产国际相当于企业的策划公司,李德就是企划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真正了解企业的还是企业内部员工,不能对企划公司太盲从,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听取策划公司的一些建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策划公司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必要时要敢于果断的否定与放弃。
2、任何的策略与方案必须贴近市场、适合企业,否定则是谬论。其实真理和谬论只差一点点,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红军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是正确的,及时的,因为,此时的中国革命,对于中国工农红军来说已经是千疮百孔,经不起博古、李德等人在折腾了,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葬送中国革命。
红军选择了毛泽东,而毛泽东选择了游击战、游击战把中国革命带出了沼泽地。这里不是说毛泽东又多么神奇,而是他选择的策略适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国情,因为;红军不具备跟国民党硬拼的实力,不能打城市战。必须选择避强战略,在游击战、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李德的战术也没有错,解放战争时共产党人攻打城市,三大战役都是硬拼硬的战斗,还是胜利了。
企业也是如此。笔者经过研究很多的策划公司,发现他们关注跨国企业、集团公司的比较多,而对中小企业研究的比较少,他们每次给企业都将可口可乐、麦当劳、沃尔玛、宝洁等企业如何操作市场,殊不知他们的营销策略和战略定位很不适合中国中小企业,所以硬性的嫁接是解决不了企业的世界问题的,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想“用管理骆驼的方法来管理兔子”能够解决中国企业的现实问题吗。
国民党的很多的“黄埔军校的MBA”专业的军事高官在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下为什么节节失利!可见一斑。
三、长征是一种气魄:任何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当年翼王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红军走通了,一夜走240公里的泥泞山路的神话被红军打破了,爬雪山、过草地不仅让国民党的军队震惊、也震憾了世人:所有的神话都是可以创造的,毛主席一直用一个信念来激励这支队伍;人定胜天。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唯如此,员工才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绝境中看到重生、在顺境中看到明天。
四、长征是一种思想。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失败、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长征的思想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影响着几代人。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
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
长征已经化作一个民族的丰碑,作为炎黄子孙,新长征的路还更长、任务还更艰巨、只有努力的工作,才不愧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长征》随想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