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件事情体味“中庸”的妙处
瞿旋
10月2日,从济南赶赴平窑,洽谈了该谈的事情,看了平遥城,又想看乔家大院和五台山。有关方面联系了旅游,两辆中巴,不知组织的是什么游客,一辆是XX省政府机关的,一辆是XX省教育厅的,我坐的是教育厅的这辆。没想到在一处交警检查站前,交警放过了政府机关的车,拦下了教育厅的这辆。看来教育厅的牌子不如政府机关的硬,且又是外地的,人家照拦不误。早就听说山西的交警如何如何,车上的十几个游客不由得紧张起来。眼见得交警把司机和导游请下了车,在前边二十几米处交涉个没完。车上的乘客怨声、指责声不断,说交警就是想罚款,搞几个钱。有的说这是XX省城的、教育厅的车,竟也也敢查。车外的交警看去既想保持威严,目光又有些躲闪。导游不想让乘客掺和,怕事情闹大,让待在车上不动。等了一会,我实在不乐意煎熬下去,不了解情况,也不能跟着别人掺和,想下去看看。怕刺激导游,没直接走近交警,从一个停车场散步样绕了过去。前边是两个交警,一个个矮、面白;一个个高、面黑。白交警看见了我,报以客气的微笑。在这网络信息时代,可见他们并非肆无忌惮,也是有所顾忌的。我客气地以游客的名义了解了一番情况,原来这个司机是C本,没有资格开中巴以上的车;又没有从业资格,不能从事旅游经营。人家交警也是拦着了,抓着理呢!我递了自己的名片,表达了意见:他们的执法合理,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但游客是无辜的,请他们和导游以及司机协调,找出最好的办法,保证游客的利益,决不能让我们常时间等下去。他们表示赞同,会尽快解决。随后他们喊着司机、导游一起进了检查站。我回到车上,对还怒气冲冲的乘客说了原因,意思是人家执法有理,按法规,这司机是不能开这辆车的。又说了我表达的要保证游客利益的意见,议论声才停止了。有的又开始埋怨导游和司机,我又帮着司机和导游分析了一下,替他们说了几句话,就这么压下去了。又等了一会,我觉得不能再等,记得曾看见过身后一位游客掏出过军官证,便点了他,建议我们两个作为游客代表,要进到检查站表达我们的意见!我们不能听导游的坐在那儿不动,我们有我们的权力、意志。没想到满车人拍起了巴掌。刚进检查站的楼房,却碰见他们出来了,原来已经初步达成了意见。不知交警是怎么说的,司机看来对我有好感,问我是怎么和交警说的。我含混地应付了几句。以后他看我的眼光都很和善。
一路上,交警执法一丝不苟,车上一个交警护送,前边一辆警车开道,一直把车送到了乔家大院停车场。看了乔家大院,出来后,听司机和导游说问题解决了。我松了一口气,或许这期间这个山西导游找本地人协调了?因为原则上不换司机这个车是不能开的。可车在途中,事情又不能太死板。事理就是这样。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和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爬了泰山,在山下停车场乘中巴到曲阜,一个东北的乘客上了一辆中巴,因为我们这辆车的人多,要先开,他又上了这辆车。原车上的车主不乐意,和他闹起来,最紧张的时候,车主和几个人手持铁棍,车上的东北人手持水果刀,隔着车门和车窗叫骂对峙。铁棍舞动,刀刃闪闪,车上就那么一点空间,一旦冲突起来,乘客不免遭殃。我身边的同伴和其他乘客个个很慌张。我自然也有些惧怕,不过知道惧怕无用。仔细看看车外的人,看准了一个头领模样的。在他们对骂的间隙,瞅机会下了车。在头领模样的人稍松懈的时候,走了过去,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替他们说了几句话,接着客气地帮他分析了一下前因后果,谁都明白图一时治气,造成血案的后果。终于说得那汉子露出了示软的迹象。我有上车说那个东北人,让他收起了刀子。那个头领模样的人终于带着几个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我还经历过几次类似这样的事……有个同事多年后还不时提起在出发途中,他一家路边店被店主缠上,由我协调,没挨了打,并没损失一文钱的事。
这次离开平遥,去五台山途中,同坐和我说起刚才的事,我突然想起了两个字——“中庸”。基于人的本性,人事须有道德、法律、法规制约,但单凭这些显性条规是很苍白的,就有了“中庸”的妙处。换位思考,适当妥协,允执厥中,切入微妙含混的人性深处,化解滞壅,顺成和谐。小事是这样,大事何不如此?古人把它上升到形上高度,实在是不无道理的。
熟悉的人大都知道我是个多血质的人,在生活中多扮演红脸汉子的角色,这多年来虽说改了许多,可还是难以根除。可一旦到了外边,或许和自己的生活有了距离了?就能玩一把“中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