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开放的香港会更好


今天上午,第三届香港特首曾荫权正式宣誓就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位经过民主竞选程序上任的行政首长。我注意到,对这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亮点,我们的媒体似乎都没有予以特别的关注,也许会相对有点政治敏感意义吧。我却认为,历史将证明,这个具有开创意义的事件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十年前,香港回归祖国,其突出的意义就是我们的祖国在这块英属殖民地上重新恢复国家主权;十年中,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金融、货运、商贸中心,在和祖国内地的经济互动中日益显现出无限的活力和巨大潜力;十年后,随着中共十七大的即将召开,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的健康推进,香港这个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特区,其在自由、民主、开放等方面的样本示范作用,会得以更好的彰显和发扬光大。而这方面的意义,恐怕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要比此前的两个阶段中的主权的象征意义、经济的促进拉动意义都将更加深远和重大。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人在太多的历史时期都是处于被人奴役、被人统治的状态,在独立行使自由、民主权力方面是有着很大的缺失的。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进程中,中英两国曾经进行过相当漫长的政治、外交谈判过程。傲慢的英国人不甘于把一个充满活力、繁荣兴旺的东方之珠交还给中国,以为香港民众的福祉负责为借口,担心没有英国人的治理,香港就会成为死港。先后提出“主权换治权”等不合理要求,经过旷日持久的长达十几年的谈判,最后终于统一在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框架内。长期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港人,能够治理好香港吗?况且又是在“一国两制”的政治创新制度下,长期水火不相容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截然不同的两种制度能够在香港实现共存共荣吗?英国人不相信,许多港人也是怀疑的,因此十年前,曾经有大批的香港人移民海外,许多人领取了外国护照,香港特区护照的持有者最初仅有几十万人。

十年过去了,在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支持下,在祖国的强大后盾的护佑下,香港特区政府不辱使命,成功地将香港治理得比英国人统治下更加繁荣、更加富足、更加具有活力,获得了香港民众的广泛拥护。这十年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总结,非常值得内地借鉴,也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一个长期处于殖民地状态的地区,一个主要由前港英政府组成人员组成的香港特区政府,国旗一换,整个精神就焕然一新了。不必讳言的是,这个政府

的素质、效率、责任心、廉洁为民的精神、受民众的拥戴程度,在非常多的方面都是内地政府所很难比拟的。

究其原因,当然是比较复杂的,也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但至少可做些差异化的比较,也许会说明一些问题的。首先是政治制度的差异,香港政府治理的成功我理解为是两种制度科学融合、优势互补的充公结晶。我们的政治体制方面的确存在着许多弊端,形式上是人民当家作主,但由于没有完整严密的民主制度做保证,因此人民的意志实际上并不能得以很好的体现,各级干部的产生形式上似乎也是经过了选举的程序,但其中的民主精神其实是严重缺失的,主要体现的还是上级的意志。现在我们仅能在村一级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民选,但毕竟这还不是整整意义的一级政府啊。相信香港回归后城市治理的成功实践,会在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方面,香港有很好的经验可供大陆借鉴。例如总部设在香港的凤凰卫视,现在已经成为最受内地民众喜爱的电视媒体之一,我想如果进行民意调查的话,在同时可以收看央视和凤凰的观众中,进行一下两者的比较访问,其结果一定意味不同寻常。其实即便不做调查,结论也是可以得出的。在新闻的实效性上,近年来的多次世界著名事件的及时到场率和现场实时深入报道,央视就略逊一筹;在各种新闻观点的百花齐放、多样性的选择上,央视就有点相形见绌了;在客观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弊、贴近民生等方面,具

有地域优势的央视同样没占到先机;……在太多方面,凤凰体现的是真正的民众的视角,反映的是观众的心声,而央视则更多体现的是官方的态度,是政府的声音,是说教的语气,当然变化也是有的,但作为国家电视台,央视不可能像凤凰卫视那样灵活,那样亲民,那样生活化。央视当然也不情愿和凤凰在同一基点上进行类比,这似乎有点自贬身价的意味。其实,国家电视台为何就不能在灵活、亲民、生活化等方面做的更好呢?我们是人民共和国呀。

此外,近期央视播出的“岩松看香港”的专题节目,尽管是走马观花地对香港进行浮光掠影式的动态扫描,还是可以看到香港在城市交通、教育、医疗、城市服务、公务员素养、政府效率等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内地政府有太多的学习借鉴之处了。给我的感觉就是,香港处处都比内地好,好很多,这是为什么呀?都是中国人,这边是当了国家主人几十年,那边仅仅是结束殖民统治仅十年,其实。说到底真正的差别就是个“一国两制“的不同嘛。

归结起来,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并不是政治兴趣很浓的人,只是谈到社会的进步,想到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荣辱感的体现,政治问题其实是绕不过去的。因此,近来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反思香港回归的意义,当然更应该强调香港这个特殊的“一国两制”样本,对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示范和促进方面的特殊作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的民营经济比重已经超过了国有经济比重,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然已经迫在眉睫,这方面的滞后势必会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严重不相适应,当然就会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脚步。

况且还有台湾的统一问题有待解决,香港十年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利的典型案例,如果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能够加快,大陆的民主化进程能够加快,那么台湾民众的选择应该会更加归于理性、倾向中华大统的。因此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将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讨论和决策显然是与时俱进的英明举措啊,对这一关乎中华民族前途的重大选择,我们有理由予以足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