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绑架者正被绑架
文:陈真诚
在美国次贷危机衍生金融风波、全球经济危机四伏、中国房地产正经受房价考验的2008年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回答记者提问表示,在2008年,物价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中国经济面临着比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党中央、国务院把控制物价的上涨作为我们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4%,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长11.2%。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8%,比2006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07年12月份单月上涨了6.5%。2007年全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其中,最备受人民关注的数据,莫过于房价和CPI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2007年全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无疑最令人质疑,因事实上几乎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中找不到2007年房价比2006年房价只上涨了7.6%的商品房。不过,尽管房价数据难以令人信服,但CPI数据还是给中国经济敲响了年度性的警钟。
中国央行曾为2007年中国CPI划定的底线是不能过3%,而事实上,从2007年1月份的同比增长2.2%后,CPI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一路高攀,到11月份高达6.9%,几乎是每月都在考验中国人的底线,考验市场的心理底线,考验中国经济的底线。2007年12月份单月CPI上涨6.5%,即使比11月份的6.9%回落了0.4%,但仍然是3%底线的2倍以上达217%。即使看全年的数据,2007年CPI上涨了4.8%,仍然是3%底线的1.6倍以上达160%,比2006年的1.5%提高了3.3个百分点。可想而知,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威胁是如何严重,中国政府抑制、打击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如何之大。
诚然,一度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房市曾一路飘红,房价快速度大幅度上涨。从某个角度而言,快速上涨的高房价曾一度作为拉升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到如今,或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房地产市场因政府强力调控政策而发生逆变,房价开始下降,而通货膨胀依然来势汹汹。坊间流行一句戏言,虽不一定严谨,但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问题:除了房价在下降以外,别的什么都在涨。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房价和通货膨胀,我们或许还能发现更深刻的问题,或可分析得知房价还将可能遭受更严厉调控的命运。
如果说在2007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房贷新政”前,房价“绑架”了中国经济、“绑架”了中国的物价上涨的话,那么,房价这个“绑架”者现在或正被通货膨胀所“绑架”。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目前已经非常冷冽的房地产市场,不但将承受更严厉的专门调控,而且,中央政府迫于打击通货膨胀压力而出台的抑制通货膨胀的诸多举措,都可能使房价受到关联打击,房价预期将进一步受到打击。
2007年以来,由于通膨压力明显上升,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予以控制,但目前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从严调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而从整个产业来说,房地产是个资金密集的投资性产业,受政策的影响很大,由国内办公地设于上海的一国际房地产投资服务行和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联合立项投资研究、由本文作者陈真诚主持项目、历时一年跟踪分析研究而完成的《国房分析咨询报告——2007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盘点分析及趋势展望》(报告文本咨询电话0731-4478178)的分析预测认为,根据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在目前全国上下一心奋力打击通货膨胀预期的大形势下,很强的政策市特性的中国房地产将首当其冲地遭受更严厉政策等多元手段的进一步调控。
根据目前的房地产等宏观经济实际形势和政府及其已经出台的政策所释放的各种信号,结合各种特殊信息来源,站在综观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度,站在政策主导市场并对未来市场发生深度影响的分析高度,就几乎所有2007年全年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了相对完整的分类盘点分析与2008年房地产趋势展望的《国房分析咨询报告——2007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盘点分析及趋势展望》(包括金融、土地、财税、行政性、立法和市场整治等调控政策,附录了2007年出台的几乎全部重要政策和2004-2006年出台的金融、土地、财税领域部分重要政策索引)分析指出,在2008年的宏观调控中,将主要可能在土地、金融、财税、汇率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房地产存在采取继续加息与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更“从紧张”货币政策、更严厉土地政策、开征物业税、财政政策可能会由“稳健”变“从紧”、主动汇率操作及其他多方面更严厉政策调控的可能。目前,无论是金融政策或土地政策或财税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也无论是已出台政策的深化执行或继续出台新政策,都将对房地产的未来走势造成不可轻估的影响。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表示,在2008年,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并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央行行长多次表示,要让人民币存款利率转正,货币政策要关注通货膨胀。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曾表示,今后将不断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多种工具,并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事实上,在2007年出台的系列调控政策基础上,2008年1月7日国务院更出台了3号文“土地新政”。紧接着,1月16日,央行上调了商业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同日,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昨日批评部分房地产企业哄抬房价行为并表示将有政策出台予以严控。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又出重拳,要求从严征收土地增值税。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严厉,房地产预期越来越发生大的改变。最近,又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已率先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交了物业税“空转实”的申请,有望在6月份之前获批并开征物业税。同时,除北京外,还有多个城市已向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递交了物业税“空转实”的申请方案。对于开征物业税,有人预测认为将造成北京房价的“雪崩”,而更大多数人的共识是,征收物业税将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价。
另一方面,在已经出台土地新政和央行上调商业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央行或还将重视考虑灵活使用利率即加息工具来进一步进行深度宏观调控。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2008年,如进一步综合使用土地、金融、财税、汇率等方面的调控政策来调控房地产,那么,房地产市场无疑会深受影响。而且,自2007年10月以来,土地招标拍卖“流拍”在全国范围频繁出现,很可能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蔓延。地招标拍卖“流拍”,使得房地产市场必须重估土地市场价值,重估地价,进而重估房价趋势。说明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房地产的预期在急剧降温,一方面会将手中大量闲置地尽快开发入市,增加房屋供应,进一步打击房价及房地产投资回报预期,很可能促使本通货膨胀所“绑架”的房价和受房价预期影响的地价携手下降。
注:更多房地产分析,请搜索参考各相关网站关于《国房分析咨询报告——2007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盘点分析及趋势展望》的介绍文章。由于共有近20万字等原因,咨询报告内容不会上传网络。咨询报告文本已由上海课题组委托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外供印刷报告文本,咨询电话0731-4478178。
(工作联系作者陈真诚:上海:《国房分析咨询报告》13808420007;长沙: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销售《国房分析咨询报告》文本电话0731-4478178;QQ:70479688,限工作联系,请注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