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的出路


能够体现烟台的开埠文化和封建文化的历史街区有幸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实在是为旅游的开发留下了许多的潜力,但潜力毕竟是潜力,神童不加努力也将成为“钟咏”。

    这两个街区分别是朝阳街、海关路一带和所城大街的所城老区。历史与风景,风俗与文化是旅游的关键内涵,然而体现的最好方式是互动和还原,维持的最佳手段应当是经济互利。以上两点归结起来就是还原本来面貌,历史上它是如何出现和维系的,就还原到这种方式来维系。

    在外观上,不必刻意追求原貌的恢复,而应该把握原貌的实质元素。房屋的样式无疑是看点的最大和最初印象,整修翻新和重建不应该束缚于保护而因当,挖掘元素和内在,使两者有机结合,甚至在某些地方,放大主体内涵。

    关于这历史街区向仿古商业街的发展,我认为可以借鉴和学习杭州市的河坊街,河坊街无疑是中国仿古商业街成功的典型,河坊街上的商业内容和商业装潢很好的表现出宋代的商业特点,很多地方可以让人找到水浒小说和诗词作品中的描写的场面。杏黄旗飘摆,红灯高悬,打着竹板叫卖,推着木制货车卖货。甚至还有穿着勇字衣服的打更人,口里念念有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建筑更是体现了江南的风貌,二层的砖木小楼,刷得雪白的山墙和完全不同于北方风格的黑色房瓦,无不让人感觉回到了公元12世纪的临安城。

    烟台的历史与西子湖畔相比显然浓度低许多,但是烟台的特点是内地鲜有的带有浓厚的海洋气息的历史文化,这是取得差异化竞争的天赋,这就像穿衣打扮,哪里漂亮露哪里,不满意的地方遮起来,这样才能放大优点。

    在烟台历史街区建筑的取舍上,尤其是所城的建筑去留问题上,我认为不应该简单的维持原貌,而应当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应该保护并翻新使其能为我所用,至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可以拆除,但是必须在原址上复建与历史风貌吻合且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实际上,杭州的河坊街也并非原貌保留,而是在原有城隍老街的基础上,翻新旧建筑和拆除新建了许多迎合当前需要的仿古建筑,说实话,我看不出来哪个是新建的,哪个是保留翻修的。

    在这条街上逛上一圈的确非常惬意,不但内容丰富,目不暇接,而且氛围浓厚,不觉疲惫。说实话,在这条街上购物,有一种极强的购物欲,感觉花多少钱都乐意。

    在两个街区先建设哪个的问题上,我比较支持先朝阳街,我认为最好不要两个同时搞,那样容易贪多嚼不烂。也不容易发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