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研究班上,与学员们座谈交流时,提出了“四种眼光”的新要求,即: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要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组织工作;要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组织工作;要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组织工作。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重要的工作部门,担负着管理党员、干部、人才的重要职责,更应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认识、谋划、研究、推进组织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四种眼光”,作为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成功实践和最好体现,明确指出了组织工作的定位、出发点和主要方法,为中国今后的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一种全局性的眼光,一种辩证统一的眼光。
面向世界就是适应时代,就是与时俱进。世界在关注中国,世界在重视中国,世界也在考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已经赢得了世界公认,但是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唯有面向世界,我们才能了解世界、学习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面向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个方面,便能使组织工作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更好地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为党的事业夯实执政之基,坚决摒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优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而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凝聚力、号召力、生产力、战斗力。“面向世界”的另一层含义是说,对组织工作的要求不仅仅针对国内,还要服务好国际,让世界人民对我党都产生明晰的认识,了解党的根本性质,从而使世界人民不为一些反动言论所左右,为中国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组织工作不能单纯地被理解,要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中心任务出发,充分发挥好组织工作的职责作用,确保共产党的纯洁性,提高全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事业。组织工作要与经济工作相联系,与文明建设相联系,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联系,不能单独地、孤立地看待组织工作,要努力使组织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组织工作服务全局,就是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是坚决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党的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坚决做到执行不走样。只有准确把握了组织工作的科学定位,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培养选拔出有大局意识的领导干部,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自己这一个历史点上积极推动历史进步。每个人都是具体的,都是暂时的,但也可能是永恒的——或是永恒的怀念,或是永恒的遗憾。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很好地照出诸多朝代的兴衰成败,不能忘记历史,历史将指引出正确的前进道路。以前组织工作曾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出现过一些错误的思想,这些教训我们必须记住,不能让错误重演。我们要善于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把组织工作的导向指引好。抓组织工作一定要学会总结,要继承宝贵历史经验,总结新鲜实践经验,研究科学发展规律,指导改革创新实践。我们党建党才八十多年,很多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善于总结,与时代相结合,与当前中心任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现阶段产生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解决矛盾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创新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更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创新是工作的助推器。在新的形势下,靠老经验、死办法、旧思维已远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实际问题,但可以说,老经验、旧思维无时不在我们眼前晃荡,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逢遇到一个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经验”。所以,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突破,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否定过去,这才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勃勃生机。从大的方面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小的方面说,创新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的阶梯。能不能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标准,而能不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则是衡量干部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尺。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惟创新是惟一出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表明,惟有发展,才能创造业绩;惟有科学发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所以,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是我们让历史证明自己的惟一选择。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研究解决当前组织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不断推动组织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不竭动力。
“四种眼光”既是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干部是否具有“四种眼光”,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否用“四种眼光”抓好组织工作,能不能培养选拔出具有“四种眼光”的干部,也是检验组织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和根本标准。
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期间曾就党委换届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说,“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胡锦涛总书记为干部选拔指明了方向,也为组织工作焕发新面貌增添了力量。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四种眼光”的要求,更为组织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有了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李源潮部长的工作指导思想,还有千千万万在这种思想统领下的组工干部齐心协力地工作,一定能选好人、用好人。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一定能源源不断走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相关新闻:
李源潮:四种眼光做组织工作 选拔群众满意的干部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重要的工作部门,担负着管理党员、干部、人才的重要职责,更应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认识、谋划、研究、推进组织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四种眼光”,作为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成功实践和最好体现,明确指出了组织工作的定位、出发点和主要方法,为中国今后的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一种全局性的眼光,一种辩证统一的眼光。
面向世界就是适应时代,就是与时俱进。世界在关注中国,世界在重视中国,世界也在考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已经赢得了世界公认,但是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唯有面向世界,我们才能了解世界、学习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面向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个方面,便能使组织工作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更好地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为党的事业夯实执政之基,坚决摒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优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而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凝聚力、号召力、生产力、战斗力。“面向世界”的另一层含义是说,对组织工作的要求不仅仅针对国内,还要服务好国际,让世界人民对我党都产生明晰的认识,了解党的根本性质,从而使世界人民不为一些反动言论所左右,为中国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组织工作不能单纯地被理解,要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中心任务出发,充分发挥好组织工作的职责作用,确保共产党的纯洁性,提高全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事业。组织工作要与经济工作相联系,与文明建设相联系,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联系,不能单独地、孤立地看待组织工作,要努力使组织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组织工作服务全局,就是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是坚决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党的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坚决做到执行不走样。只有准确把握了组织工作的科学定位,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培养选拔出有大局意识的领导干部,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自己这一个历史点上积极推动历史进步。每个人都是具体的,都是暂时的,但也可能是永恒的——或是永恒的怀念,或是永恒的遗憾。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很好地照出诸多朝代的兴衰成败,不能忘记历史,历史将指引出正确的前进道路。以前组织工作曾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出现过一些错误的思想,这些教训我们必须记住,不能让错误重演。我们要善于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把组织工作的导向指引好。抓组织工作一定要学会总结,要继承宝贵历史经验,总结新鲜实践经验,研究科学发展规律,指导改革创新实践。我们党建党才八十多年,很多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善于总结,与时代相结合,与当前中心任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现阶段产生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解决矛盾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创新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更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创新是工作的助推器。在新的形势下,靠老经验、死办法、旧思维已远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实际问题,但可以说,老经验、旧思维无时不在我们眼前晃荡,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逢遇到一个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经验”。所以,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突破,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否定过去,这才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勃勃生机。从大的方面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小的方面说,创新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的阶梯。能不能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标准,而能不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则是衡量干部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尺。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惟创新是惟一出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表明,惟有发展,才能创造业绩;惟有科学发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所以,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是我们让历史证明自己的惟一选择。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研究解决当前组织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不断推动组织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不竭动力。
“四种眼光”既是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干部是否具有“四种眼光”,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否用“四种眼光”抓好组织工作,能不能培养选拔出具有“四种眼光”的干部,也是检验组织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和根本标准。
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期间曾就党委换届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说,“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胡锦涛总书记为干部选拔指明了方向,也为组织工作焕发新面貌增添了力量。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四种眼光”的要求,更为组织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有了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李源潮部长的工作指导思想,还有千千万万在这种思想统领下的组工干部齐心协力地工作,一定能选好人、用好人。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一定能源源不断走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相关新闻:
李源潮:四种眼光做组织工作 选拔群众满意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