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读成都


  四读成都

  七年前的春夏秋冬,我四次来成都,成都万千风情,令人目不暇接,但我总未弄明白,虽然我直接融入成都火热的都市生活,却未解其中味,这是为何?

  春三月,我从大漠边关乘车南下,途径成都,来不及抖落风尘,走进这个都市。友人带我去吃火锅,戏称品尝“成都饮食文化”。火锅城里两百多种晕素配菜琳琅满目,我们挑选三十余种边吃边聊,谈诸葛,说李冰,感慨成都的丰富与富饶。买单时每人三十元,令我吃惊不小。我到过国内外八十多座城市,品尝过许多美食,大江南北,论物美价廉,惟有成都!虽说成都火锅源于重庆,但成都把它发扬光大,美仑美奂的文化包装让食客感受到巴蜀饮食文化的沉积。仅此一点,足以吸引天下游客!

  夏六月,应金马朋友之约赴川考查市场,闲暇之余探访杜甫草堂,草堂芳菲正浓,鱼跃荷开,但游人不多。驻足茅屋前,我仔细端详,沉思良久,“这就是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吗?这就是创作千余首作品的诗人住处吗?”沿着清雅幽静的走廊,我追寻着诗人的足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圣,一生穷困,身世凄凉,情操高尚,正是他创造了现代主义的唐诗文化,为后世传诵。我想当代也有文化人入不敷出,偶听有贫病交加,悄然离世的智者,心头有一种强烈的震撼!

  看着眼前参观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想安史之乱那种动荡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文化人不必在过那种颠簸流离的生活。在知识经济年代,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改革开放,又让文化人和市场紧密结合,让文人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并同亿万人民一起,共创精神与物质财富,走向辉煌的明天!

  秋九月,我再次入川考察,泸洲老窖,希望集团,迪康集团等几个企业。在成都小住,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成都人的生活。我有三个发现:一是成都人爱学习,重信息,遍布成都街头的报亭、报摊构成了成都商业气息的的浓浓文化味。在成都举办的首届西部论坛影响力超过任何一次,文化传播的力量功不可没,文化人的策划功不可没!二是成都人聪明能干,对异乡人持有一种戒心与热情,狡黠与朴实,冷漠与爱心,遇到问路的陌生人都回热情回答;三是成都人的性格是耐人寻味的,是善打交道的。成都人的规则意识与不规则意识并存。你看那一环路上环境整齐,交通井然。二环路上许多人骑车逆行,横冲直闯。让人提心吊胆。一个城市,卫生,交通管理明显反差,让人不解。成都商人如有双赢理念,他定会与外部世界合作得很好,成都不就是出现过优秀的商人吗?也吸引了精明的温州商人。

  冬十二月,我到成都一家公司兼职,借这个窗口,开始解读成都企业文化这部书。成都人那种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每一天都在为成都注入活力。成都的企业家有不少突破狭隘的盆地意识,扛起“成都造”的品牌大旗叱咤风云。经典之作令国人眼红,回味无穷。

  冬去春又来,夏耘秋收获,我边读成都边思考一个问题:成都应属于什么?成都应属于大海,自有它的辽阔和深邃,自有它的胸襟与风范!成都应属于蓝天,自有它的生命与境界,更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成都属于山峰,自有它的过程与风光,更有它的突破与超越!成都属于春天!他的生生不息在于生机与活力,它的辉煌在于奋斗与创造!是的,成都四周有大山封闭,但封闭不了成都人的思想与智慧!

  没有读懂成都,实在是因为成都博大精深!想念成都,我相信,我一定能为你做点什么。

  这篇文章发在《中国西部投融资网》上,受到网友欢迎。当代中国与李白、杜甫所处时代不一样,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脱颖而出,价值一定会体现出来。

  蔡律修改于 2008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