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上海,骄阳似火。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展馆内仍然是人流如潮,2007第九届东博国际机床展(以下简称“东博机床展”)的吸引力让人们冒着酷暑,在展馆内流连忘返。
本届展会面积比上届扩充一倍,达到7万多平方米,有来自26个国家的1000多家展商,这样的成绩足以傲人,但东博机床展的主办者东博国际机床展组委会秘书长钟国苗,对此似乎只有短暂的喜悦,更多的时候,他会微笑着对称赞者说:还不够,还需努力。详细
其实,就在7月26日,即展会的第二天,已经有来自展商的良好反馈。100多家展商预订了明年的展位,而台湾一家企业的老板,则要求将他们的展台面积扩大3倍。
专业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民营展览公司在10年间将一个机床行业的展会做到了与CIMT展览面积相当的地步?
专业化,是钟国苗在访谈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买家的专业化。钟国苗称,虽然东博机床展的举办方东博展览公司,没有政府背景,没有行业背景,只是一个民营企业。但是,与东博展览公司紧密联系的买家却全部都是用户行业的协会组织,包括船舶工业协会、航空航天协会、汽车零部件协会等。有这些行业协会的支持,展商与终端买家的联系化难为易,并且还能够与直接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展商的专业化。做大做强,可以视为许多企业期望达到的一个目标和境界。的确,将蛋糕做大,仅仅从利润来说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但钟国苗对此,有自己的坚持。他告诉记者,本届展会,有些非机床行业的展商要求参展,但被婉拒。钟国苗一直强调,“要做深、挖深机床行业”,现在展会中70%为机床主机企业,以后要增加配套部件的展出面积,比如工量具、刀具等。但东博不做综合性的展会,不做大杂烩。
观众的专业化。在展馆的门口,记者看到“谢绝儿童入内”的牌子,并亲眼看到一个带着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成人观众被保安拦住。钟国苗表示,虽然现在有些人还不太理解,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像EMO展馆就明确规定:18岁以下非成年人谢绝入内。不过,对于带孩子的观众,东博为他们提供看管孩子的服务。另外,为了保障观众的专业性,东博也建议非专业观众不要进馆参观。
论坛火热
本届东博机床展的论坛共有40多场,不仅数量历届最多,而且内容广泛,由此形成了展会的一大特色。
观众普遍的反映是各论坛难以兼顾。比如第一天举办的“首届国防科技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内容涉及到军品配套科研的情况、国家开发银行竣工产品信贷政策,并且有国防科工委等相关领导出席,因此吸引了大量观众。本来会议室只有200个座位,而实际到场观众达到230人,有些人只好站在门外。而同一天举办的“2007机床产业发展报告大会”,由于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杨建龙、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张曙、原中国海关总署关税司司长吴家煌等,人气也很旺。
对于论坛的火热,钟国苗解释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听众需要与行业交流的机会,展商需要与用户交流,行业之间也需要交流。而举办论坛的想法,实际上听取了一些行业同仁们的建议。钟国苗告诉记者,东博组织了一个一年2次的非官方会议,邀请行业内的企业高层负责人不定期地聚会。上次会议沈阳机床的总经理、大连机床的总裁助理都到场,气氛很好。钟国苗笑言,协会的会议也好,机床总公司的年会也好,都比较正式,会有专场报告,而东博的这个会议,其实更像是一个行业沙龙。30几个人坐在一起,主要是聊天,聊行业、聊企业,也包括一些业外话题。“为行业内的人士提供一个宽松的、愉悦交流环境。”钟国苗虽然只是这样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但我们仍然不难看出这个沙龙的重要性与吸引力,与会者都是自费而来,一些企业的老总将与钟国苗通电话当作每天的功课。
服务好
“东博机床展是一个贸易性展会,是机床工具企业进入长三角的平台。”钟国苗对东博机床展的这个定位,让东博机床展的服务功能跃然而出。
做展览最关键的就是为展商提供专业买家,“用户问题解决了,展览就解决了”,这是钟国苗的精辟之言。正是秉承了这样的办展理念,他们不惜在邀请用户方面投入巨资。这次为举办各类论坛,他们的赞助费用达到100多万元。“首届国防科技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研讨会”的召开,使许多展商得以与平素难以谋面的国防军工企业的用户交流。
而在平时,东博展览公司以东博网站作为为展商服务的平台,在展览公司只有30人的情况下,抽出6人进行维护。不仅为展商提供交易平台,而且随时将展商需要了解的资讯和交易信息传递给他们。由于他们对网站的及时更新,目前每天的点击量为3000人次。正是看中了网站的流量,张曙教授将他全部的300多篇论文放在东博网站上发表。
除了网站之外,东博还有一个为机床企业服务的项目,做CI认证,目前已有10多家机床行业的客户。南通纵横科技(原南通机床厂)的标牌、标识,包括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都是由他们策划组织的。
多方合作
中国机床工具以消费量世界第一已雄居世界5年。旺盛的市场需求,日益强大的中国机床企业,都使中国与世界舞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钟国苗告诉记者,现在与他们有合作意向的外方就有30家,像英国、德国等国的一些组织等,希望借助东博这个平台,将他们的企业和产品推向中国市场。
其实在本届展会上,我们就看到了这种合作的身影。韩国在东博同期举办了“2007上海韩国机械展”,有100来家企业参展。韩国机械振兴协会的负责人对此十分重视,不仅在东博机床展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还在3号馆派人分发韩国协会、企业的介绍资料。钟国苗表示,下届这样的合作还会增多,展览的面积还会扩大。
东博展览公司对展会的运作的确善于借助多方面的力量。也许说出来许多人会不相信,为期4天,7万多平方米的展会东博展览公司的工作人员只有4人。那么现场的服务都是谁在做呢?钟国苗自豪地说:主要的现场业务详细
东博机床展全方位崛起
7月下旬的上海,骄阳似火。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展馆内仍然是人流如潮,2007第九届东博国际机床展(以下简称“东博机床展”)的吸引力让人们冒着酷暑,在展馆内流连忘返。
本届展会面积比上届扩充一倍,达到7万多平方米,有来自26个国家的1000多家展商,这样的成绩足以傲人,但东博机床展的主办者东博国际机床展组委会秘书长钟国苗,对此似乎只有短暂的喜悦,更多的时候,他会微笑着对称赞者说:还不够,还需努力。
其实,就在7月26日,即展会的第二天,已经有来自展商的良好反馈。100多家展商预订了明年的展位,而台湾一家企业的老板,则要求将他们的展台面积扩大3倍。
专业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民营展览公司在10年间将一个机床行业的展会做到了与CIMT展览面积相当的地步?
专业化,是钟国苗在访谈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买家的专业化。钟国苗称,虽然东博机床展的举办方东博展览公司,没有政府背景,没有行业背景,只是一个民营企业。但是,与东博展览公司紧密联系的买家却全部都是用户行业的协会组织,包括船舶工业协会、航空航天协会、汽车零部件协会等。有这些行业协会的支持,展商与终端买家的联系化难为易,并且还能够与直接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展商的专业化。做大做强,可以视为许多企业期望达到的一个目标和境界。的确,将蛋糕做大,仅仅从利润来说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但钟国苗对此,有自己的坚持。他告诉记者,本届展会,有些非机床行业的展商要求参展,但被婉拒。钟国苗一直强调,“要做深、挖深机床行业”,现在展会中70%为机床主机企业,以后要增加配套部件的展出面积,比如工量具、刀具等。但东博不做综合性的展会,不做大杂烩。详细
观众的专业化。在展馆的门口,记者看到“谢绝儿童入内”的牌子,并亲眼看到一个带着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成人观众被保安拦住。钟国苗表示,虽然现在有些人还不太理解,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像EMO展馆就明确规定:18岁以下非成年人谢绝入内。不过,对于带孩子的观众,东博为他们提供看管孩子的服务。另外,为了保障观众的专业性,东博也建议非专业观众不要进馆参观。
论坛火热
本届东博机床展的论坛共有40多场,不仅数量历届最多,而且内容广泛,由此形成了展会的一大特色。
观众普遍的反映是各论坛难以兼顾。比如第一天举办的“首届国防科技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内容涉及到军品配套科研的情况、国家开发银行竣工产品信贷政策,并且有国防科工委等相关领导出席,因此吸引了大量观众。本来会议室只有200个座位,而实际到场观众达到230人,有些人只好站在门外。而同一天举办的“2007机床产业发展报告大会”,由于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杨建龙、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张曙、原中国海关总署关税司司长吴家煌等,人气也很旺。
对于论坛的火热,钟国苗解释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听众需要与行业交流的机会,展商需要与用户交流,行业之间也需要交流。而举办论坛的想法,实际上听取了一些行业同仁们的建议。钟国苗告诉记者,东博组织了一个一年2次的非官方会议,邀请行业内的企业高层负责人不定期地聚会。上次会议沈阳机床的总经理、大连机床的总裁助理都到场,气氛很好。钟国苗笑言,协会的会议也好,机床总公司的年会也好,都比较正式,会有专场报告,而东博的这个会议,其实更像是一个行业沙龙。30几个人坐在一起,主要是聊天,聊行业、聊企业,也包括一些业外话题。“为行业内的人士提供一个宽松的、愉悦交流环境。”钟国苗虽然只是这样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但我们仍然不难看出这个沙龙的重要性与吸引力,与会者都是自费而来,一些企业的老总将与钟国苗通电话当作每天的功课。
服务好
“东博机床展是一个贸易性展会,是机床工具企业进入长三角的平台。”钟国苗对东博机床展的这个定位,让东博机床展的服务功能跃然而出。
做展览最关键的就是为展商提供专业买家,“用户问题解决了,展览就解决了”,这是钟国苗的精辟之言。正是秉承了这样的办展理念,他们不惜在邀请用户方面投入巨资。这次为举办各类论坛,他们的赞助费用达到100多万元。“首届国防科技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研讨会”的召开,使许多展商得以与平素难以谋面的国防军工企业的用户交流。
而在平时,东博展览公司以东博网站作为为展商服务的平台,在展览公司只有30人的情况下,抽出6人进行维护。不仅为展商提供交易平台,而且随时将展商需要了解的资讯和交易信息传递给他们。由于他们对网站的及时更新,目前每天的点击量为3000人次。正是看中了网站的流量,张曙教授将他全部的300多篇论文放在东博网站上发表。
除了网站之外,东博还有一个为机床企业服务的项目,做CI认证,目前已有10多家机床行业的客户。南通纵横科技(原南通机床厂)的标牌、标识,包括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都是由他们策划组织的。
多方合作
中国机床工具以消费量世界第一已雄居世界5年。旺盛的市场需求,日益强大的中国机床企业,都使中国与世界舞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钟国苗告诉记者,现在与他们有合作意向的外方就有30家,像英国、德国等国的一些组织等,希望借助东博这个平台,将他们的企业和产品推向中国市场。
其实在本届展会上,我们就看到了这种合作的身影。韩国在东博同期举办了“2007上海韩国机械展”,有100来家企业参展。韩国机械振兴协会的负责人对此十分重视,不仅在东博机床展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还在3号馆派人分发韩国协会、企业的介绍资料。钟国苗表示,下届这样的合作还会增多,展览的面积还会扩大。
东博展览公司对展会的运作的确善于借助多方面的力量。也许说出来许多人会不相信,为期4天,7万多平方米的展会东博展览公司的工作人员只有4人。那么现场的服务都是谁在做呢?钟国苗自豪地说:主要的现场业务我们都发包了,为我们服务的公司有100多家。展览公司的人员主要负责进行展览的前期工作,包括约请、联系客户等,而其他的业务就外包。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钟国苗10年办展会熠熠发光的智慧。
我们都发包了,为我们服务的公司有100多家。展览公司的人员主要负责进行展览的前期工作,包括约请、联系客户等,而其他的业务就外包。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钟国苗10年办展会熠熠发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