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文为何这么受欢迎


  中共中央组织部连续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上了人民网后,立即在广大网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一篇文章发表的当天上午,网民支持、叫好的大小文章、留言便如雪片般涌向人民网,人民网也因势利导,于当天下午开辟讨论专题,对讨论文章进行专门收集整理。可以这样说,这已成为了该网一道空前靓丽的风景。

  关于选人用人的文章不少,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不少报纸还辟有专门的版面,研究有关人才方面的问题。中组部的两篇文章《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我估算了一下,也就1000字左右吧,却能得到读者如此广泛的热捧呼应,这是少有的。这说明,中组部以十分恰当精美的形式喊出了时代的呼唤,表达了社会的需要,说出了人民的心声。文章以中组部的身份在我党最高级权威党报上发表出来,具有极强的导向性,表明了我党用人的鲜明立场,因而意义更其现实而深远。

  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不让老实人吃亏,后一篇文章则进一步对换届时期心思格外“活泛”的投机钻营者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对换届选举工作作了一个极好的指导和中肯的提醒。

  什么是老实人?《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作了十分精辟的回答:我们讲的老实人,就是那种“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我们所讲的老实人,决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无能无为的人,老实不等于无用。周总理还曾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老实人。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老实吧?正因其老实,所以,才为那位阴险毒辣的庞涓所忌所害,差点连命都丢了。后来齐威王要破格提拔他为将军,这对一些人来讲可算得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孙膑倒好,竟以自己是个“刑余之人”而推辞,却只做了个军师。但史实恰恰证明,就是这么个老实人,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光辉战例。三国时期那个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实人,“两朝开济老臣心”,终了终了,还要求后主刘禅不为其家里添加任何财产。

  老实人之所以这么老实,不仅因为其本性或者为其道德素养所决定,也因为老实人有才能有能力,而且又孜孜地追求事业,所以也就往往觉得不需要或者不屑于也根本没有精力去投机钻营。也正因为这样,肯干事能干事能成事者,往往就是这些老实人。相反,那些投机钻营者在个人利益个人荣升上心思往往表现得格外“活泛”,但在工作上事业上却往往庸庸碌碌、无能无为,总靠糊弄上级糊弄群众而得以投机取巧,处处风光,左右逢源。这些人之所以“会来事”而“不会成事”,不仅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干事业干工作的心思,也往往因为干事业干工作的能力大为不足,所以,为了个人的利益,才特别地需要投机钻营。

  正因为,干事业需要老实的品格老实的为人,所以,重不重视老实人,往往成为事业兴衰的先兆。我们党的事业为什么历尽艰险而兴盛不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当成做人的基本要求,尽职尽责忠诚于人民,代表人民的利益,使我们党能够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支持和拥戴。再看历史,同是蜀国,刘备重君子远小人,身边都是孔明、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么一大批忠勇贤人义士,所以,他的事业得以发展并蒸蒸日上;到了扶不起的后主刘禅,宠信机巧祸国的宦官黄皓之流,致使王永、姜维等忠臣贤将不得扶持朝政,刘备一生苦心经营的事业便很快日薄西山,气息淹淹,直至蜀国彻底灭亡。

  “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原本是我们党自始至终对党员干部所作出的最基本要求,为什么到了今天,中组部还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两篇文章并一下子得到了人民群众这么广泛的喝彩和呼应呢?很显然,中组部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两篇文章,这除了表明我们党要将自己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外,也说明党中央已经锐利地注意到党内的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在人事上存在很不正常的现象。正如网民所说的那样,一些人“不讲党性、不重品行,为了个人私利和宦途升迁捞资本、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官’上”,而那些“不善于刻意地表现自己,只知埋头工作,兢兢业业”,却“不喜于迎来送往,吹捧拍马,搞团团伙伙,行拉拉扯扯”的“老实人”则往往不受个别领导看中。尽管,这些现象,相对我们的整体来说,不过是一小撮“老鼠屎”,但是它却不仅颠倒良莠,倡导了不正之风,如果不引起注意,不加清除,任其发展,则是很容易把我们正在兴盛的事业搞糟搅黄的。

  有句话说得好,选准用好一个人,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当前,全国省区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工作正全面展开,在这样关键时候,中组部连续发表这两篇令全国人民击节叫好的文章,是非常及时和非常必要的,可喜可贺的。这两篇文章应该成为这次和今后干部人事工作一声很好的警钟和思想的指导,使我们的党和社会能真正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