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的《梦》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艺术电影,这位大师在用声与色来向我们传达他80年来所感悟出的哲理。《梦》也是一部很大胆的电影(所谓大胆决不是指暴露场面),其用看似毫不相关联的八个梦境组成一部电影,没有复杂的剧情与人物关系,一切都是梦,都是虚空的,但又似乎很真实。亦真亦幻,光怪陆离,方显出了他的大胆。黑泽明的梦不同于人类大众的梦(发财梦,春梦,升官梦等等),人们总在梦想着对物质的无限欲求的实现,对权力无尽扩张的满足!人们在用双手去实现着这些梦,但不知不觉中,双手沾满了卑鄙,沾满了血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肮脏时,求无奈的发现,地球上的河流已经都被污染了,我们早已找不到清水去洗净污秽了。
但黑泽明还在寻找,在他的梦里去寻找,寻找精神上的净水。那是片中梵高、水车老人的精神世界,“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兮疑?”的境界。
黑泽明的电影总有一种导向,他想牵着人去思考,自《罗生们》到《乱》都是这样,然而我感觉《梦》不是,它追求的是一种感觉,让人存在于梦境与现实之间,游离于真实与虚幻之间,此时,人们几乎忘却了自己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然而这种梦境对于感官无比迟钝的现代人似乎太难体会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人是聋子与瞎子。久在城市中生活便会成为无法窥见自然之美的行尸走肉。被钢筋水泥丛林遮挡的视线无法看到大自然的博大之美,被金属狂潮摧毁的听觉无法聆听大自然深处发出的曼妙之音。回归,回归自然,侧耳倾听,听到清风吹过树梢,抚过石罅,游过山谷,山泉叮咚,宿鸟鸣虫,这些才是世间最美的音乐。放眼眺望,麦浪滚滚,山花烂漫,云卷云舒,星河落日,这才是世间最动人的画面。艺术就是在复原这些画面,最多在山花烂漫的田野上添上一对牵着手的男孩与女孩。
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迷失了,迷失在了城市的荒芜中,渐渐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虽然有人管它叫做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07年最后一天晚上,我约一个同学吃饭,回来时已经很晚了,学校的灯光变得依稀,这时我们仰望天空,看到了天上的繁星,那景色真的很醉人。似乎只有灯光落下,星光才会升起,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的乞巧节(又叫七夕节)在乡下度过,我平生唯一一次见到银河,那是我曾目睹过的最为壮丽的景象。“人为什么要发明电灯,夜晚本来就应该是黑暗的,为什么要变的和白天一样?”今天,差异消失了,美也就不见了。因为在霓虹灯下的星星不似过去会眨眼睛了,月亮也不似过去洁白了。
人们的快乐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对感官的刺激上。甘食、厚味、醇酒;美女、裸体、性爱;战争、暴力、杀戮。这些成了今日商业电影的全部主题,现在活跃于各大院线的电影难道不是如此么?98年7月,一代导演黑泽明去世了,有人说艺术电影在这一刻也死亡了,商业片一统天下的时代来临了,今天的电影市场印证了这句话。
我是学经济学的,经济学就是在追求最大程度物质满足的实现,但我的老师在第一堂课就对我们说:经济学是一门忧郁的学科,决不是获取快乐的良药。生活在水泥牢笼中的人们,是否应该回归到黑泽明的梦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