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数据战给谁好看?


真相只有一个数据却是一堆

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战真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月份的广州因为市长张广宁高调降房价而成为全国的焦点,客观地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不找市场找市长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复辟。但是对于迫切希望房价回归理性的普通百姓来讲,张广宁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唯一的救命稻草。

很快就传出消息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数据显示,广州3月份新建商品住房均价比2月份下降了9.1%(700/m2)。广州百姓于是弹冠相庆。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广州市民又看到了另一组完全不同的数据:日前,国家发改委给出了一个跟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完全不同的说法——3月广州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环比(今年2)上涨了1.2%

到底涨了还是跌了?广州市民该相信谁的数据,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上海,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让上海人对房价现状感到一头雾水。

今年初,上海房地局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为,2006年度上海房价平均销售价格7038/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了340/平方米。与此同时,官方统计还显示,2006年房屋销售价格下降了1.3%,商品住宅下降3.2%。有报告声称,上海房价六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上海官方多次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楼市的调控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小幅调整而又稳健前行;但市民们的感觉却与此迥然相反,除了2005年房价一度小幅下挫外,上海许多楼盘价格屡创新高的事实,让购房者对楼市下跌的预期大打折扣。在上海房地产业界,很多专业人士根据官方数据对上海楼市未来做预测时,也会感觉缺乏底气。但更让人郁闷的是,即便用官方公开的数据进行测算,得出的结果仍然与官方公布结果迥然不同。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重庆,尽管近几年每年的房地产放量都在2000万方左右,而实际成交量只有1200万方,房地产供求矛盾有些突出,但是从官方得到的数据总是形势一片大好。

繁杂房地产数据的负效应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是民间的一句口头禅。目前,中国房市数据战的蔓延是令人忧虑的。

尽管早在几年前,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曾经对全国的会计们提出一个基本要求:不做假帐。他也曾经对弄虚作假的官员表示过深恶痛绝。但是我们遗憾的看到,不过几年的时间,国内的数据完全成为了利益集团的工具,拿出怎样的数据给公众,完全取决于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诚实本身是为人的美德,但是现在要得到一组真实的数据,要看到一个市场的真相变得异常困难。官员们都把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名言:忠厚是无用的别名放在心里。甚至忘记了基本的道德和责任。数据的功利性让官员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断制造数据,而很多数据的出炉也的确很难印证。

如果一个官员的人品都有了问题,我们又怎么相信出自他们名下的数据。问题是,目前,房市的数据战正在由广州、上海蔓延全国。不同的利益集团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制造出大量的数据,来忽悠普通百姓。

本来,比如房屋均价等数据,对普通的购房者也实在没有什么大用处,一是数据本身的准确性无法求证,而是存在地区和地段的差异,就是同一楼盘,每一套房子都有自身的特殊性。

房价数据屡屡打架,使购房者无所适从,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这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基本现实。因此,有识之士呼吁忽悠人的数据该结束了,也有论者建议要建立统一有效的房市信息发布平台。但是,信息被垄断,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任何保障却在现在和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是中国的现实。

国人都是傻子吗?凭什么任其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