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开始,我们先后在湖北荆门和湖北洪湖四个村进行老年人协会建设的实验。到目前为止,洪湖实验已近三年,荆门实验也有一年多,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作些介绍。
成立老年人协会的想法,缘于我们在2000年前后对温州农村两个月的调查。在温州农村调查,发现几乎村村都有老人协会,老人协会不仅从事经营性的行业(主要是垄断村内搬运市场,又称老人搬),而且为老年人提供了交往空间,维护了老年人的正当权益,从而提高了老年人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老年人地位的提高,使农村中的中青年人感到未来有奔头,从而对生活有了较好的预期。
温州老年人协会是由宗族的族老会演化而来,又是温州小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村庄有诸如搬运等事务,老年人组织起来垄断村内搬运,从而获利。有些村的老人协会竟因为垄断搬运,而有了数百万元的积累。
那么,温州老人协会的经验能否移植到中部缺少民间组织且村庄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2002年底,我们到湖北洪湖市的一个渔村(洪湖渔场,又称挖沟子村)调查,找村中老年人开会,他们都对成立老年人协会的想法很感兴趣,认为可以搞得成,只是提出不要叫老人协会,而叫老年人协会较好,因为在农村,老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老了人”,即人老去逝。在2003年一开年,我们即运作成立了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
当时我们缺少办老年人协会的经验,且不知老年人协会能否办得下去,因为就在洪湖渔场办公室的门上,还挂有80年代湖北全省村村都建有的老年人协会的旧牌子,而实际上,1980年代老年人协会建设的硕果无存。
在村支书的支持下,我们找来村中有威望的老年人座谈,确定了如下几条组织原则:一是全村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协会当然成员;二是由全村老年人选举产生协会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约20人;三是由理事会推选产生一名会长,四名副会长,其中至少一名为妇女;四是老年人协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实践中,以上组织原则都得到了较好实施。
因为缺少经费,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借用村委会的会议室作为活动中心。成立老年人协会以后,开展什么活动并无定规。当时我们想,首先要搞好“老有所乐”的活动,主要是利用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的场所开展文娱活动。洪湖渔场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的奔小康驻点单位,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和当时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共同出资,为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购买了彩电、影碟机及其他一些娱乐设施。因为有了活动场所及娱乐场所,村中老年人自然往活动中心聚,很多老年人一日来一次,一次一个小时或更长、更短时间。这样,村中老年人就有了去处。一旦有了去处,老年人聚在一起就增加了交往。以前村中老年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去处,交往较少,以至于我们召开老年人协会成立大会时,有老年人感慨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参加这么激动人心的活动了,也感慨虽是一个村的人,却已有十多年没有再见面。老年人的见面、叙旧及对村中事务、对家庭事务的叙述,使他们找到了听众,也交流了感受,从而将心中想法(包括抱怨、愤怒、不满)表达出来,心情就好了。
洪湖渔场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都有40—50个老年人在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纸牌和聊天。在下雨天,活动中心的老年人数量可能同时达到80—90人,实际上,活动中心最多只能容纳这么多人,不能用拥挤不堪来形容,而实在是无立足之地了。洪湖渔场老年人活动中心还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老年人来中心活动。
一旦“老有所乐”的日常活动开展起来,洪湖渔场的老年人们便强有力地组织起来,在“老有所为”方面做文章。“老有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协会中的各种能人利用协会这个舞台来表现自己。比如,在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的墙上,贴满了村中一些能写会画老年人写的字画、诗歌,村中会唱渔鼓的老年人也每周为老年人表演一次渔鼓等等。老年人也是愿意表达自己和表现自己的,关键是要有机会和场所,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好为那些愿意表现自己的老年人提供了这个机会和场所。
“老有所为”的第二个方面是那些进入协会理事会的老年人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组织起来为老年人服务,甚至为全村村民服务。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会长是老村支书,具有很高的威望,又有管理经验。老年人协会成立以后,协会逐步介入到对村中老年人权益的保护之中,一旦老年人因子女不孝而告诉协会,协会就会派人介入,凡村中老年人生病,协会会派人去看望(至少是副会长级的人物去),村中老年人去逝,协会会送花圈并悼念。协会还在2004年春节玩了龙灯,不仅让老年人“玩了味”,而且搞到数千元收入。总之,老年人协会使得农村老年人在村中的地位再次由边缘走向中心,年龄大了,也还可以有所表现和有所作为。
除了常规的活动,老年人协会还经常举办全村老年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其中包括请外来戏班子唱戏,每年集体庆祝重阳节,每年协会成立日的周年庆典。此外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还曾组织评出全村10佳敬老户,组织老年人垃圾清运队等。老年人协会还曾将全村老年人请到市区游览,并请老年人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老年人协会还组织全村老年人做了一次体检,等等。
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成立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一直运转良好。活动中心每天上午10点钟开门,下午4点钟关门。老年人们形容有了协会以后,不仅“心情舒畅了”,“时间过得快了”,而且“身体变得好了,因为每天来来回回,路走得多了”。应该说,洪湖老年人协会建设是成功的,成功就成功在,老年人协会不仅为全村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和作为空间,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意义,而且对村中中青年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中青年感到未来有预期,生活有奔头。村中一些年近60岁的村民,甚至期待过60岁,以尽早加入到协会之中。
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作用大致有三,一是倡导成立;二是作为观察者,有时提出一点建议;三是承诺按每个老年人每天5分钱提供资助,也就是每年给老年人协会5000元的活动经费。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在洪湖及荆门农村进行的老年人协会实验,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是最少介入、而较多旁观的,基本上是放手让协会运转。而事实上,农村老年人不仅具有强烈的组织起来的渴望,而且有各种各样难得的人才,从而可以有效地自我组织起来。只要有第一推动力,老年人协会就可以运转下去。
从洪湖实验中,我们认为建立老年人协会关键是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一个好的组织制度,二是有一个活动场所,三是有一笔年年都有的活动经费。其余的事情就让老年人们自己去发挥、去创造,他们具有足够发挥、创造的能力及主动性。
受到洪湖实验成功的鼓舞,2003年底,我们到湖北荆门三个村调研建设老年人协会的可能性。相对洪湖渔场来说,荆门农村老年人的地位更低,相对处境更为恶劣。尤其是,在我们的实验村,几乎每年都有数位老年人非正常死亡,主要是喝农药和上吊死亡。在调研中,老年人普遍对建立协会寄与期望,说要是建了老年人协会,“今后吃挂面的人都会少些”,所谓“吃挂面”,是老年人自我调侃,指上吊死亡。同时,老年人又对能否建立协会及建立协会之后能否正常运转,抱有深深的疑虑。三个村的中青年人则认为,建立老年人协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其一,老年人没有需要,其二,他们的子女也不会允许老年人去“闲逛”。
无论如何,我们在荆门三个村建立了三个老年人协会,选举了理事会及会长、副会长,因为我们为每个村弄来4万元钱用于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2004年初,三个村的活动中心都已建成,老年人协会正式开始运作。就在老年人协会正式运作的活动中心落成典礼上,三村外出工作的村民,分别为三村老年人协会捐了一万多元的款,这刚好可作为老年人协会的活动经费。在新贺村落成活动中心的庆典上,老年人协会不仅自己表演了节目,请地方花鼓剧团表演了节目,而且从邻镇请来女子健美操表演队表演了节目。庆典中的节目不仅给老年人,而且给所有村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荆门三村老年人协会成立以后,一如洪湖老年人协会一样,运转良好。所不同的是,荆门三村居住较为分散,每天到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的老年人较为固定,村中相当部分老年人很少到活动中心活动。为了让所有老年人到中心活动,老年人协会逐步形成每月1日和15日为全村老年活动日的制度。每月到了这两天,老年人协会就通知老年人到活动中心来娱乐娱乐。开始的时候,老年人到了中心无事可做,就请曾教过中学政治的一个退休教师给老年人开会讲时事。不过,时间长了,讲时事就太单调。老年人协会受到成立庆典时表演女子健美操的启发,认为可以将中老年妇女组织起来学习表演健美操,既可以在每月老年人的聚会中表演给老年人看,又可以锻炼身体。很快,荆门三村老年人协会以健美操、腰鼓、秧歌等妇女参与为主的文艺活动就开展起来,并逐步培养出一批坚定的基本群众,甚至那些性格十分内向,从来不参与村庄活动的中老年妇女,也参与到这些文娱活动中来。文娱活动还与一些邪教组织争夺群众,并且是十分地成功。这就使荆门三村的老年人协会建设,具有了与洪湖老年人协会不同的特点。
荆门三村相邻,老年人协会建设一开始,即面临三村竞争的架势,每个村的老年人协会都不愿示弱。这种竞争是友好的,又是激烈的。三村所在的高阳镇政府在2005年的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邀请三村老年人协会到镇上表演节目,后来我们去调查,三村都说本村表演的节目得了第一。不在于谁得第一,而在于以前不仅在村庄中,而且在家庭中,均处于边缘地位的老年人,他们现在在为着集体的荣誉而战,他们不再自顾不暇,而是希望通过参加文娱、参加老年人协会的活动来表现自己。
在荆门三村,多次出现70多岁老太太表演节目,且表演相当出彩的例子。很多人认为,农村的老年妇女心如止水,已经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了,只要日子过得平稳就可以了。我自己也曾这样认为过。现在看来全错。只要有着生命存在,生命就有表达自己的欲望与冲动。我数次观看70多岁老太太表演节目,她们不仅认真表演,而且如少女一般的害羞。她们过去没有表现自己,只是因为没有表现的场所。而在围观表演的过程中,围观村民包括中老年妇女没有机会上到舞台,在下面都不由自主地比比划划,大有跃跃欲试上台表演的架式。
荆门三村老年人协会建设的状况,不仅令那些认为不可能建好老年人的村民大跌眼镜,而且老年人自己也觉得意想不到。高阳镇政府也觉得老年人协会建议是大好事,而开始在全镇推广。
从以上我们在湖北洪湖和湖北荆门四村进行的老年人协会建设的实验来看,在中部地区的农村,只要提供很少的投入,就可以在老年人协会建设上取得很大的成功,这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此方面的路子还很宽很广。
成立老年人协会的想法,缘于我们在2000年前后对温州农村两个月的调查。在温州农村调查,发现几乎村村都有老人协会,老人协会不仅从事经营性的行业(主要是垄断村内搬运市场,又称老人搬),而且为老年人提供了交往空间,维护了老年人的正当权益,从而提高了老年人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老年人地位的提高,使农村中的中青年人感到未来有奔头,从而对生活有了较好的预期。
温州老年人协会是由宗族的族老会演化而来,又是温州小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村庄有诸如搬运等事务,老年人组织起来垄断村内搬运,从而获利。有些村的老人协会竟因为垄断搬运,而有了数百万元的积累。
那么,温州老人协会的经验能否移植到中部缺少民间组织且村庄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2002年底,我们到湖北洪湖市的一个渔村(洪湖渔场,又称挖沟子村)调查,找村中老年人开会,他们都对成立老年人协会的想法很感兴趣,认为可以搞得成,只是提出不要叫老人协会,而叫老年人协会较好,因为在农村,老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老了人”,即人老去逝。在2003年一开年,我们即运作成立了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
当时我们缺少办老年人协会的经验,且不知老年人协会能否办得下去,因为就在洪湖渔场办公室的门上,还挂有80年代湖北全省村村都建有的老年人协会的旧牌子,而实际上,1980年代老年人协会建设的硕果无存。
在村支书的支持下,我们找来村中有威望的老年人座谈,确定了如下几条组织原则:一是全村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协会当然成员;二是由全村老年人选举产生协会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约20人;三是由理事会推选产生一名会长,四名副会长,其中至少一名为妇女;四是老年人协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实践中,以上组织原则都得到了较好实施。
因为缺少经费,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借用村委会的会议室作为活动中心。成立老年人协会以后,开展什么活动并无定规。当时我们想,首先要搞好“老有所乐”的活动,主要是利用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的场所开展文娱活动。洪湖渔场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的奔小康驻点单位,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和当时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共同出资,为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购买了彩电、影碟机及其他一些娱乐设施。因为有了活动场所及娱乐场所,村中老年人自然往活动中心聚,很多老年人一日来一次,一次一个小时或更长、更短时间。这样,村中老年人就有了去处。一旦有了去处,老年人聚在一起就增加了交往。以前村中老年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去处,交往较少,以至于我们召开老年人协会成立大会时,有老年人感慨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参加这么激动人心的活动了,也感慨虽是一个村的人,却已有十多年没有再见面。老年人的见面、叙旧及对村中事务、对家庭事务的叙述,使他们找到了听众,也交流了感受,从而将心中想法(包括抱怨、愤怒、不满)表达出来,心情就好了。
洪湖渔场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都有40—50个老年人在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纸牌和聊天。在下雨天,活动中心的老年人数量可能同时达到80—90人,实际上,活动中心最多只能容纳这么多人,不能用拥挤不堪来形容,而实在是无立足之地了。洪湖渔场老年人活动中心还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老年人来中心活动。
一旦“老有所乐”的日常活动开展起来,洪湖渔场的老年人们便强有力地组织起来,在“老有所为”方面做文章。“老有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协会中的各种能人利用协会这个舞台来表现自己。比如,在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的墙上,贴满了村中一些能写会画老年人写的字画、诗歌,村中会唱渔鼓的老年人也每周为老年人表演一次渔鼓等等。老年人也是愿意表达自己和表现自己的,关键是要有机会和场所,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好为那些愿意表现自己的老年人提供了这个机会和场所。
“老有所为”的第二个方面是那些进入协会理事会的老年人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组织起来为老年人服务,甚至为全村村民服务。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会长是老村支书,具有很高的威望,又有管理经验。老年人协会成立以后,协会逐步介入到对村中老年人权益的保护之中,一旦老年人因子女不孝而告诉协会,协会就会派人介入,凡村中老年人生病,协会会派人去看望(至少是副会长级的人物去),村中老年人去逝,协会会送花圈并悼念。协会还在2004年春节玩了龙灯,不仅让老年人“玩了味”,而且搞到数千元收入。总之,老年人协会使得农村老年人在村中的地位再次由边缘走向中心,年龄大了,也还可以有所表现和有所作为。
除了常规的活动,老年人协会还经常举办全村老年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其中包括请外来戏班子唱戏,每年集体庆祝重阳节,每年协会成立日的周年庆典。此外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还曾组织评出全村10佳敬老户,组织老年人垃圾清运队等。老年人协会还曾将全村老年人请到市区游览,并请老年人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老年人协会还组织全村老年人做了一次体检,等等。
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成立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一直运转良好。活动中心每天上午10点钟开门,下午4点钟关门。老年人们形容有了协会以后,不仅“心情舒畅了”,“时间过得快了”,而且“身体变得好了,因为每天来来回回,路走得多了”。应该说,洪湖老年人协会建设是成功的,成功就成功在,老年人协会不仅为全村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和作为空间,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意义,而且对村中中青年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中青年感到未来有预期,生活有奔头。村中一些年近60岁的村民,甚至期待过60岁,以尽早加入到协会之中。
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作用大致有三,一是倡导成立;二是作为观察者,有时提出一点建议;三是承诺按每个老年人每天5分钱提供资助,也就是每年给老年人协会5000元的活动经费。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在洪湖及荆门农村进行的老年人协会实验,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是最少介入、而较多旁观的,基本上是放手让协会运转。而事实上,农村老年人不仅具有强烈的组织起来的渴望,而且有各种各样难得的人才,从而可以有效地自我组织起来。只要有第一推动力,老年人协会就可以运转下去。
从洪湖实验中,我们认为建立老年人协会关键是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一个好的组织制度,二是有一个活动场所,三是有一笔年年都有的活动经费。其余的事情就让老年人们自己去发挥、去创造,他们具有足够发挥、创造的能力及主动性。
受到洪湖实验成功的鼓舞,2003年底,我们到湖北荆门三个村调研建设老年人协会的可能性。相对洪湖渔场来说,荆门农村老年人的地位更低,相对处境更为恶劣。尤其是,在我们的实验村,几乎每年都有数位老年人非正常死亡,主要是喝农药和上吊死亡。在调研中,老年人普遍对建立协会寄与期望,说要是建了老年人协会,“今后吃挂面的人都会少些”,所谓“吃挂面”,是老年人自我调侃,指上吊死亡。同时,老年人又对能否建立协会及建立协会之后能否正常运转,抱有深深的疑虑。三个村的中青年人则认为,建立老年人协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其一,老年人没有需要,其二,他们的子女也不会允许老年人去“闲逛”。
无论如何,我们在荆门三个村建立了三个老年人协会,选举了理事会及会长、副会长,因为我们为每个村弄来4万元钱用于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2004年初,三个村的活动中心都已建成,老年人协会正式开始运作。就在老年人协会正式运作的活动中心落成典礼上,三村外出工作的村民,分别为三村老年人协会捐了一万多元的款,这刚好可作为老年人协会的活动经费。在新贺村落成活动中心的庆典上,老年人协会不仅自己表演了节目,请地方花鼓剧团表演了节目,而且从邻镇请来女子健美操表演队表演了节目。庆典中的节目不仅给老年人,而且给所有村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荆门三村老年人协会成立以后,一如洪湖老年人协会一样,运转良好。所不同的是,荆门三村居住较为分散,每天到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的老年人较为固定,村中相当部分老年人很少到活动中心活动。为了让所有老年人到中心活动,老年人协会逐步形成每月1日和15日为全村老年活动日的制度。每月到了这两天,老年人协会就通知老年人到活动中心来娱乐娱乐。开始的时候,老年人到了中心无事可做,就请曾教过中学政治的一个退休教师给老年人开会讲时事。不过,时间长了,讲时事就太单调。老年人协会受到成立庆典时表演女子健美操的启发,认为可以将中老年妇女组织起来学习表演健美操,既可以在每月老年人的聚会中表演给老年人看,又可以锻炼身体。很快,荆门三村老年人协会以健美操、腰鼓、秧歌等妇女参与为主的文艺活动就开展起来,并逐步培养出一批坚定的基本群众,甚至那些性格十分内向,从来不参与村庄活动的中老年妇女,也参与到这些文娱活动中来。文娱活动还与一些邪教组织争夺群众,并且是十分地成功。这就使荆门三村的老年人协会建设,具有了与洪湖老年人协会不同的特点。
荆门三村相邻,老年人协会建设一开始,即面临三村竞争的架势,每个村的老年人协会都不愿示弱。这种竞争是友好的,又是激烈的。三村所在的高阳镇政府在2005年的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邀请三村老年人协会到镇上表演节目,后来我们去调查,三村都说本村表演的节目得了第一。不在于谁得第一,而在于以前不仅在村庄中,而且在家庭中,均处于边缘地位的老年人,他们现在在为着集体的荣誉而战,他们不再自顾不暇,而是希望通过参加文娱、参加老年人协会的活动来表现自己。
在荆门三村,多次出现70多岁老太太表演节目,且表演相当出彩的例子。很多人认为,农村的老年妇女心如止水,已经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了,只要日子过得平稳就可以了。我自己也曾这样认为过。现在看来全错。只要有着生命存在,生命就有表达自己的欲望与冲动。我数次观看70多岁老太太表演节目,她们不仅认真表演,而且如少女一般的害羞。她们过去没有表现自己,只是因为没有表现的场所。而在围观表演的过程中,围观村民包括中老年妇女没有机会上到舞台,在下面都不由自主地比比划划,大有跃跃欲试上台表演的架式。
荆门三村老年人协会建设的状况,不仅令那些认为不可能建好老年人的村民大跌眼镜,而且老年人自己也觉得意想不到。高阳镇政府也觉得老年人协会建议是大好事,而开始在全镇推广。
从以上我们在湖北洪湖和湖北荆门四村进行的老年人协会建设的实验来看,在中部地区的农村,只要提供很少的投入,就可以在老年人协会建设上取得很大的成功,这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此方面的路子还很宽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