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企业协作R &D 网络的特征、组织模式及其竞争优势研究
曾德明,朱丹,周青,方放
摘录:
。交易成本理论指出,技术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迫使企业必须选择其他的内部化或透过合作方式来引进及学习技术。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联盟的出现避免了技术市场上交易成本高昂的风险,与此同时又避免了官僚体制所固有的效率低下的弊端。换句话说,当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市场失灵,与此同时又没有形成采用层级官僚制度的必要时,企业更倾向于结成协作R &D 网络。
产业组织理论这样来解释高技术企业协作R &D 网络的原因:由于技术存在溢出效应,而专利制度只能起到部分的保护作用,因此企业无法独占研究开发产生的技术成果,这通常会挫伤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在研究开发上的投资少于社会最优投资。因此,社会应对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补贴并加强专利保护。但是,对R &D 活动进行补助将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专利制度有时并不十分可行。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协作创新具有以下作用: (1) 协作可以将研究开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增加成员的R &D 支出; (2) 协作创新消除了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 (3) 通过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协作创新可以完成企业单独无法承担的大规模研究项目; (4) 协作创新可以减少专利制度不完全时,研究开发中常常遇到的“搭便车”现象,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高技术企业协作R &D 网络的竞争优势
Yashino 和Rangan (1995) 按照对战略联盟各结盟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 Interaction) 和潜在冲突的程度划分的四种联盟类型。由于高技术企业协作R &D 网络中各组织之间保护核心竞争能力是战略的关键,在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下,属前竞争联盟,即处于较高的互动水平上,但伙伴企业在终极产品市场上可能成为直接的竞争者。这一联盟要求伙
伴企业间密切合作(尽管它们是直接竞争对手) ,这样,必然隐含着较高水平的冲突。这里,保护核心能力不被效仿是关键,如果有机会,学习对手是重要的;在横向一体化组织模式上,属前竞争联盟,即分别处在不相关产业内的企业的联盟,它们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如新技术开发上结成联盟,如杜邦公司和索尼公司联合发展光存储技术的合作。这种联盟大多是在有限的互动领域内的合作,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双方都倾向于维持战略上的灵活性,而避免对此形成依赖。灵活性因此成为管理的关键,但随着产品开发和商品化过程的推进,竞争的势头逐渐加强,这时,保护自身核心能力则成为战略关键;混合竞争模式则同属于前竞争联盟和竞争联盟。作为一种组织,高技术企业协作研发网络的形成源于其竞争优势。由于高技术企业协作研发网络内各要素的互动与相互依存,整个网络就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从网络整体看具有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就。同时这种效应是一种群体效应,网络中的企业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独立性,从而保证了高技术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来源。
高技术企业协作研发网络具有其更独特的竞争优势,主要有:
高技术企业协作R &D 网络具有某种时间效应
市场的竞争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时间的竞争,高技术企业协作研发网络在技术开发上可以有效地缩短技术开发的周期,获得技术与产品市场竞争的时间优势。
高技术企业协作R &D 网络可以有效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技术开发的效率
网络的疏松性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最合适的协作伙伴来开展技术合作,可以尽量地减少磨擦和竞争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高技术企业协作研发网络的成员不再是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降低了研发风险
协作企业可以来自于世界各地,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和企业间在产品细分市场的竞争程度,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防范由于知识溢出所带来的产品市场恶性竞争的风险。同时众多企业参与的R &D网络组织也可以有效地减弱由于某个企业的退出而导致技术创新进程的受损程度。
高技术企业协作R &D 网络的产生使技术R &D 成为不同R &D 网络之间的竞争,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本形式。在这种竞争格局中,企业所拥有的竞争能力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而是企业所处的网络之间的竞争能力,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生态之间的竞争,企业生态实际上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建构的企业协作网络。协作R &D 是协作网
的重要核心与基础,竞争优势表现为企业协作R &D 网络的层次、企业在协作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其利用协作网络的能力。同时,企业协作R &D 的发展造成了R &D 活动的全球化,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知识流动与技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