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与防范


近年来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这把金钥匙解决自身的资金短缺问题,越来越多的示例证明了这个新生事物的实用性,在众多企业纷纷效仿的同时,风险也孕育而生,如何更好的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其效果是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

>>>>主要内容一览:
            
   融资租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钥匙 

   金无足赤:融资背后的风险和防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融资租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钥匙!

  融资困难,求贷无门,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难以符合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出于对风险、收益、成本的考虑,银行往往不愿意对没有足够抵押品的新公司或小公司发放大量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眼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贷款、上市这两条融资渠道尚难走通,而租赁恰恰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钥匙。

  现代租赁通过融资与融物、投资与贸易的结合,不仅是设备投资、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引进外资、扩大出口。融资租赁通过"租鸡生蛋,卖蛋还租,赚得蛋鸡",承租人不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并可利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据了解,由商务部和银监会共同负责起草的《融资租赁法》草案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中。

  体系完善的现代租赁业,实际上是一个配置投融资资金资源、设备资源、专业服务资源、人力资源的资源配置行业,其市场渗透率(租赁在所有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已成为衡量市场经济成熟度的重要标尺之一。在发达国家,租赁成为高品流通的主要渠道。飞机船舶、工程机械、各种车辆、医疗设备、通讯和信息设备等大宗商品的租赁交易额,已占到全部交易额的 60% 以上。
  
  在国内宏观调控的形势下,预计将来一段时间内,资源约束和内需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在拉动内需、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调节宏观经济、引导资本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现代租赁业大有用武之地。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以及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如果都靠银行贷款直接购买既行不通又不必要。通过现代租赁,既可满足上述地区、工程的投资需要,又能盘活东部发达地区的闲置设备、存量资产,促进我国设备制造业发展。此外,集团化、专业化、连锁化的租赁公司,具有规模采购、集中服务、资产管理等优势,可以降低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由于使用新设备、新技术带来的残值风险由出租人承担,使承租方更愿意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而推动企业技术更新。

   金无足赤:融资背后的风险与防范

  >>>>二、金无足赤:融资背后的风险与防范

  大多数企业家可以通过设备的售后回租得到不菲的周转资金,一般企业也可以空手套白狼;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同样,融资租赁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和陷阱,如果不加以认识和回避,就会弄巧成拙,损失惨重!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分类之5规定:“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与报酬的租赁。”出租人似乎脱离了“风险”二字而稳坐钓鱼台。其实,出租人承担的风险主要是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即承租人能否履行合同,按期还租。

  >>>>(一)出租人应在下列环节多加注意:

  (1)承租人的内部管理状况。特别在和我国的主流企业打交道时,出租人首先应了解承租人内部领导班子是否团结,承租人所在的机构与上级领导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承租人所在的机构是否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上级部门是否支持租赁项目。如果出租人忽视这些因素,则潜伏的风险非常大,轻者在项目的前期工作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重者则使租赁项目搁浅,甚至形成不良资产。

  防范措施:出租人和我国主流企业打交道时,一定要请我国主流企业有长期工作经验的人参与决策,切不可由不熟悉本地情况的人想当然地下结论。

  (2)承租人的遵纪守法状况。承租人的负责人或业务当事人是否有乘机谋取私利的行为,是否有要求“桌子底下交易”的举动。虽然融资租赁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应该在谈判桌上进行,都应该公开透明。

  防范措施:出租人应善意地要求,一切谈判都应在双方谈判小组人员在场地情况下,在谈判桌上进行,应拒绝一切在谈判室以外的场合谈判,或个别人之间的谈判。

  (3)政策风险。应随时关注我国政府的政策动向,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例如,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使承租人租赁项目的配套资金落空,整个租赁项目有可能失败。又例如,我国利用国外商业贷款政策的调整,可能使限额以上的利用外资的(租赁)项目在报批时出现困难。

  防范措施:对出租人来说,最好的防范措施是防患于未然。承租人在融资租赁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对租赁物件实行实际占有以前,还是在实际占有以后,都有可能遇到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二)承租人应在下列环节上多加注意:

  (1)租赁物件选型不当。承租人指定购买的租赁物件与实际用途不符合或者选型不对,无法投入使用。一般来讲,经过规范审查程序的大项目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某些小项目,特别是某些首次使用的“新技术”或者不成熟的技术,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防范措施:慎重决策,对企业内全员无经验的项目和设备,切忌赶时髦。应先学习借鉴,吃透了以后再考虑上马。

  (2)对供货人的状况了解不够。当供货人是境外某地中间商的情况下,企业承租人可能对其真实情况并不了解。所谓联系、委托,往往是通过私人关系,或者为照顾某种关系。并不是说这样的中介都不可信任,但其中确实有部分人是能力有限的单干户,其本身不具备向制造厂家直接联系的能力,订货延误,甚至错订的现象常有发生。

  防范措施:在设备进口工作中,公事公办,依靠租赁公司或者有实力的外贸窗口,尽量与制造商厂家的代表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

  (3)供货人破产。供货人是制造厂家,但因某种原因破产而无能力继续履行购买合同中的要约,例如供货、技术服务、赔偿等。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较小的物件和金额不大的合同中。

  防范措施:在订立进口合同之前,通过各种渠道了结供货人的资信情况,对规模较小的公司尤其要慎重。执行合同付款之前,要求对方出具可靠的银行开立的保函。在购买过程中,慎重选择制造厂家,切勿单纯贪图便宜。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治本之策

  (4)瑕疵风险:租赁物件本身存在瑕疵,或者在质量、使用性能方面不符合承租人的意愿。

  防范措施:在技术谈判和设备检验中,尽可能做到周详、完善。如果瑕疵属于制造厂商的责任,则应按进口合同提出更换、赔偿等。

  (5)运输途中的风险。就像北京的道路很宽,但在交叉路口经常出现堵塞一样,运输设施虽然先进可靠,但在装卸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使物件损坏的事件。尤其是比较先进的大型吊车、大型或查大型的机械设备,港口的装卸人员可能不熟悉操作方法,缺少处理经验,损坏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样的事故给承租人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无法挽回的时间损失。

  防范措施:参加运输保险,防范因为运输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防范时间和进度上的损失,承租人在重要物件的装卸过程中,应派人倒港口监装、监卸。

  (6)安装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物件运到现场后,出现损坏和灭失,有些物件甚至需要重新订货,整个项目计划可能推迟。

  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人员技术培训,参加财产保险。

  (7)正常使用中的风险。可能出现损坏和灭失。

  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安操作规范操作,参加财产保险。

  (8)资金占有中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体现在LIBOR是否能稳定的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汇率风险体现在所选用的外币的汇率走势是否能保持稳定。

  防范措施:经常注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未来的趋势做好预测。承租人还租,需要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至于币种的选择,需要由承租人自己判断。风险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合理选择进口合同的计价币种,有时候为承租人赢得可观的经济利益。

  小结:妥善处理合作关系,事前通过合同文本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走向双赢才是避免风险的首要因素,融资租赁的过程比较复杂,牵扯到风险评估、成本利润分析、租金支付等全新的工作安排,因此最好借助专家、律师的力量给自己导航!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治本之策

  真正的治本之策,在于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起正常的银企借贷关系,而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应当是“撮合人”,而非“担保人”。即政府的工作更多应集中于撮合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而非为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担保。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政府的担保资金受制于财政支出规模,始终不可能满足所有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因而这种政府担保更多只具备象征性的意义,不具备一般性的意义;

  其二,政府担保虽然从表面上看来简便有效,然而实际上却是干扰了正常的银企关系,任务配额制的模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相互选择。

  >>>>那么到底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应当走怎样的道路呢?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纳斯及其创立的格拉明银行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格拉明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该银行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在小组基础上建立中心,作为进行贷款交易和技术培训的场所;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但要求农户分期还款,定期参加中心活动。对于遵守银行纪律、在项目成功基础上按时还款的农户,实行连续放款政策。经营机构本身实行商业化管理,特别是以工作量核定为中心的成本核算。

  我们同样可以建立类似的中小企业相互担保、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信贷体系。

  银行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负责中小企业信贷督导工作,指导中小企业合理使用贷款金额,安排有序的还款进度,对不同的中小企业建立信誉评级体系,按照不同的信誉等级提供不同利率的贷款额度。

  这样既建立了正常的银企关系,同时也避免了政府的过度参与,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得以解决。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体系绝非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可能要经历多次挫折,历时数十年方见成效,然而成功总是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