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一览:
◎、国内市场曙光再现
◎、国外对手纷纷介入
◎、关键配套件国产化是关键
◎、民族品牌期待重生
>>>>一、国内市场曙光再现
中国的小挖市场(指机重13t以下)是在中国挖掘机行业过去10年,关键配套液压件等的先天性国产缺损,导致了在中大型挖掘机市场被韩、日、美、欧等外资企业瓜分了90%%以上的份额。经10年艰苦奋斗,国内企业夺回了近27%份额,特别是大型和小型液压挖掘机上,近两年已有较大起色。中国小型挖掘机市场上人们好像又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曙光”,正在夺回和扩大国产小挖市场。
国内小挖制造企业正由少数几家发展到五六十余家,不能不说这是行业的大发展,而且出现了许多年产销量超千台企业。如烟台斗山、北京现代京城、广西玉柴、山河智能和正在崛起的江西南特、桂林华力、湖南九五重工、南昌华工、大连黑猫、合肥振宇等有巨大活力的小型挖掘机企业,使近几年中国小挖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近两年更是跳跃式增长。专家预计,5年之后中国挖掘机的年均需求量将达到10万台。但是小型挖掘机产业仍然处于市场导入和发展初级阶段,需求正在持续快速的增长。目前小型挖掘机仅占中国全部挖掘机销售量比例的20%%,而5年后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40%,产销量达到近4万台。这样中国小型挖掘机产业将同其他消费品产业一样,用10年的时间走完欧美等发达国家30年的市场之路。
>>>>二、国外对手纷纷介入
火暴的小型挖掘机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国外厂商纷纷来到中国,寻求他们自己的利润;于是石川岛来了,石川岛(厦门)建机有限公司在2005年4月举行了开业仪式,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许多国外企业正在中国加大投资,如韩国斗山、现代在中国实现年销2000台小挖目标的基础上加大技改与新产品研发,目标直指年产5000台。全球销量第一的日本久保田也希望能占领20%的份额,美国特雷克斯兼并了合肥卓尔及北建,成立了三河工程机械公司2007年目标为1200台。JCB、CASE也都加大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
而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也想抓住目前的好时机进行调整,纷纷加强技术改造,调整小挖产能。如广西玉柴工程机械公司投资2.1亿元技改完成5000台小挖生产能力,2005年产销1946台,出口648台,已占据国内小挖第一把交椅。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大技改,调整出三条装配线,年产能力也达3000台,2005年产销也已超千台,而且大量批出口。广西玉林开元机器第一期投入4000万,2006年投入试制,2007年产销目标500台,最终目标4000台。其他企业如广西桂林华力重工、广西柳工集团、江西南特集团、大连黑猫、湖南九五重工、江西南昌华工等都在紧跟市场调整结构,力争在最短时间跃上新台阶,向行业前列挺进。
>>>>三、期待翻身:关键配套件国产化是关键
虽然目前小型挖掘机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达到70%,占采购成本比例 50%。但小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中泵、阀、马达等关键技术、工艺和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厂商手中,采购成本占据了整机成本的40%。与挖掘机相配套的小型发动机技术也掌握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目前,我国企业在挖掘机的关键部件上还必须依赖进口。
长期大量采购国外的零配件会给我们的本土企业带来多方弊端:
(一)价格高,且无商量余地
目前国产的液压挖掘机液压元件基本上全部依赖国外进口,如变量柱塞泵、马达和多路阀等,为小型液压挖掘机配套的全套液压系统从国外采购成本约占整机的30%,由于国内目前生产不出这类元件,就只能花高价买国外的产品,而且据说是"一口价",没有商量余地,如果加上发动机也在国外采购,将占整机成本40%以上。
(二)交货期不能保证
通常从日本订货要有4~8个月的合同期(柳工的订货期最短,为3个月),但即使到了交货期不能按时供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2005年山河智能小挖的产量比预期减少400台,主要是受供货不及时的影响。
(三)没有备件供应
因为企业装机用的配套件都满足不了,更何况是提供备件,这就给维修埋下了隐患。
(四)索赔难
日本几家生产液压件的公司,生产过程控制严格,在柔性系统中加工顺序检测,因而能够保证出厂时产品的高质量,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有100%的保证。国内某些企业反映配件存在漏油,铸件砂眼、裂纹和装配不良等缺陷,当真的出现问题时,通常要费很多周折,日本公司才会派人来诊断,如确定是加工质量问题,他们会给予更换,而因交货期和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绝不会给中国企业任何赔偿。
(五)特殊要求不能满足
由于小挖整机设计的改进,常常需要对液压系统和元件做局部改进,而这种改进,日本企业由于负荷太满无暇顾及,所以很难及时满足国内小挖生产企业的特殊要求。
>>>>专家指点:
专家们普遍认为,液压件发展应分两步走,第一步用3~5年的时间攻克机重10t以下、系统压力在30MPa以内的液压件;在此基础上,再用3~5年时间,攻关机重在10t以上、压力大于30MPa的液压件。届时倘若国产液压件形成稳定的批量化生产,我国的挖掘机行业的发展就可以摆脱完全依赖进口液压件的局面,从而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那样,国外液压件的价格也将会受到挑战,价格下降是必然趋势,挖掘机主机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需要重申的是,研制技术含量很高的挖掘机上的液压件的确难度很大,仅靠企业自身力量恐难达到,更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从事研发,根据需要,不断进行试验研究,结合国外产品进行自主创新,切忌"克隆",出现侵犯知识产权一类的事。
>>>>四、民族品牌期待重生!
振兴民族产业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们也可以欣喜的看到中国小挖市场未来广阔的前景:
(一)加强资本运作
国内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联盟,在国内联合组建新一代挖掘机的企业集团,整合业内人才、设备资源,形成合力。在企业集团内,建立强有力的技术中心,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大营销和服务网络的投入。可以肯定,未来小型挖掘机市场的竞争将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即技术创新、制造、管理、品牌、营销及金融手段等全方位的竞争。只有在行业内组建企业集团,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与跨国公司相抗衡。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中国最终形成5~6家世界级的专业制造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二)用户群体的变革
近几年,挖掘机用户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个体、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使挖掘机的用户群体从以前国有性质为主体的大型单位,向个体、民营业主转移,诞生了新的用户群,个体施工用户逐年增多。
现在挖掘机用户的需求正在经历着从“单纯挖掘机需求”到“解决方案和服务需求”的转变。挖掘机生产企业既要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更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条件,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切实满足挖掘机用户的施工需求。
(三)核心部件国产化
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提高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这需要主机厂商和零部件配套厂商共同投入。健全的配套体系是一个产业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基础。所以,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尤其是液压元件的国产化供应,是振兴和发展国产小挖产业和挖掘机产业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国内大型企业应该肩负责任,支持国内另部件企业或进行联合开发。韩国挖掘机行业上世纪80年代的崛起,就是源于全部零部件的国内供给。
(四)适当的市场战略和品牌战略
这方面不妨借鉴日本和韩国厂商的策略,专注于小型挖掘机和小型机械设备,形成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化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汽车行业延伸至工程机械领域的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兼并,集中存量资产和优秀专业人才,引进战略投资,形成现代化制度的企业集团和超强的企业实力,将各自品牌塑造成世界级的多元化产品的品牌。
(五)全球化视野
国内企业在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着手进军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应依靠成本和性价比优势,把目标指向欧洲、北美市场,提供质优价廉/市场需求的小型挖掘机。目前玉柴、山河智能和南特等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民族自由品牌的崛起,国内企业不断从制造产品到打造品牌进行转变;从同质化到差异化竞争进行转变;从卖商品到卖品牌忠诚进行转变,相信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小挖市场上百花齐放的盛世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