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Artnet.com一样的很多已经在提供艺术品交易指数服务机构都喜欢将价格图表称为“标准化的市场数据”,并期望人们使用、参考和作为投资和购买艺术品的基准。
不过,负责Artnet.com金融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罗德尔领导他所在的机构任何一个团队正在尝试编制一个全新的真正的全艺术品市场交易指数。在国内,也还有更多的正在向着这个数据理想目标迈进的机构和人士。为此,他们不仅必须找到某种可靠的方法,量化艺术品鉴定师使用的判断标准——例如,衡量艺术作品的状况和稀有程度,并将这种方法纳入数据之中,还要将艺术交易市场和交易的商品--艺术品的产品标准建立一个统一的行为规范,甚至是法律约束下的规定。
有一个统一的市场环境、统一的交易行为、统一的交易方式,基于统一的市场,才会有统一的、有效的、有价值的指数意义。
通过量化手段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交易、投资价值、投资风险的定价,不仅仅是投资界的意愿,也是艺术市场火热阶段的每个人都想做的事,但是在资本市场行得通的指数或是所谓的风险管理、价值评估等,在这里肯定是不管用的。
我们知道,在资本市场,所有的交易都是基于交易商品将来的收益和价值回报,并且被人们用过去的经验和模型计算和表达成可以为人们认知、了解和评估的数据;或者是所谓指数,或者是有关更为精确的财务指标(如净利润率、内部收益率等等不计其数的名称、公式),对于艺术品,它们的价值原本就很难量化,也许艺术家的生活发生变化,导致他的作品被遗忘在艺术届的主流之外,或是被更新的艺术先锋人物替代成为交易热门,却不是作品的质量下降(这恰恰是指数专家们关注的和作为“修整”或“平滑”指数的主要市场因素。
而更为深远的社会、政治和人文的变化对于人们对艺术作品的选择的影响力和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决不是可以用量化和增长曲线来预见到的。
曾当过投资银行家的罗德尔还指出,艺术品市场到处是价格不一致的情况,不仅艺术家的地位、影响力、号召力(包括在艺术界、社会的、市场的)有所不同,会对价格产生差异。就是同一个艺术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交易价格,这进一步降低了指数作为价格指示器的价值。例如,某些作品和流派在一些国家会卖得很好,在其它国家则不然。
在艺术品世界,最为人所熟知和引为权威的指数或许是梅•摩西指数(Mei Moses index),它由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两位学者迈克•摩西(Mike Moses)和梅建平创建。然而我们知道,它们更多是被投资银行机构或投资基金、对冲基金所引用,这一类机构需要一个权威的标准来向股东和投资人证明和说服自己购买某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有依据的,它们只是要证明所购作品值某个价格,而不需要证明该件作品具有这个交易价值,此时,这些艺术品已经成为这些机构所持有的资产。
此时,这些作品已经不再是艺术品了!
梅•摩西指数(Mei Moses index只使用重复出售作品的数据,即只包括那些已知先前售价的作品。因此,他们的指数最接近真实指数,因为它反映了价值的实际增幅,而不是总体平均。不过,构成指数基础的交易量自然要少得多。此外,它还只用嘉士德(Christie’s)和苏富比(Sotheby’s)纽约拍卖交易的数据。
这种获得数据的方法和计算的模型似乎表明他的权威、翔实和科学,但是,始终,他无法表述艺术品交易的复杂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和价格的差异性。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交易,都是一个投资的风险。成交的价格是,回报的预期更是,艺术品市场,风险无不在,可能来自交易的双方,也可能来自艺术家本人。
指数不可能帮助你回避风险,更无法让你获得更大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