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通涨——央行与谁共舞?



      中国人民银行升息了,如果看了前期的相关货币运行报告应该不会怀疑这个机构行为内在理性;振兴东北纲要出台了,假如还在质疑此前的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阐述:“目前物价上涨不是全面通货膨胀的前兆”,就能明白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对于个体行为而言,乐观者享受着欣快的刺激可以忘乎所以;悲观者哀叹着红尘滚滚的失意顾影自怜、偾事嫉俗都是五彩斑斓世界不同组成,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就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系的两个关键部门出现对于通货膨胀如此重大问题,产生如此大的认识差异,由此而形成相向运作的政策冲突就非常令人困惑了,犹如一个武功高手的左右手互搏,一边高音喇叭宣示紧缩,一边是开着直升飞机撒钱。
      姑且不论央行升息的有效性究竟如何,不过控制全面通货膨胀的态度已经非常坚决的表示出来。发改委则认为通货膨胀不那么严重,经济至少在东北还很凉,需要这个闷热的夏天里加上一把火!创造出更多的有效需求拉动东北经济发展。
    如果两大机构的观点不能对榫,至少可以统一在国务院其他直属专门机构,比如没有什么利益关系的国家统计局。(尽管统计局对于失业指标的参数没有很精确的描述,会直接误导需要兼顾失业与通涨的政策制定,不过如今来自国家统计局的物价指数与人们的感觉已经相当一致了,食品价格的涨幅已经远超过10%的温和上扬的指标了。)特别是考虑到恶性通货膨胀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远远大于房地产与股权投资泡沫。
    假如央行升息能够抑制一定程度的市场型投资冲动,当然估计不能太高,各个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向来不受干扰;而发改委的振兴东北纲要一定让来自央行的缕缕冰水化为蒸气。而且政府型大规模投资对于市场型投资天然具有挤出效应,东北经济缺少的正是民营经济的成分与活力。假若央行无法抑制通涨,还需要各个部委协调,抑制投资过热,物价飞涨。(一般研究表明,资本品价格上扬将带动消费品价格。)
      另一个比较关键是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升息让人民币均衡汇率继续上扬,与此同时业已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扬使得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即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据此判断,人民币的均衡点将会比预期到来的时间早,当这样的时刻来临,货币政策受到不可能三角的约束效用更低,而且来自海外与国内的资金涌动将更为迅猛。彼时央行即使对此有良好的判断,但若无法与各大部委协调一致将无济于事,那犹如一艘驶向冰山密布海域的航空母舰,领航员可能发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船长能不加小心而加大马力,勇往直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