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黑龙江孙吴县的杀人包庇案


                                    (吴延林死前照片)
                                                              申诉状
           被申诉人:黑龙江省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人代表;院长;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法人代表;院长。
                  申诉人不服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枉法裁判,认为事实定性不符实际情况,证据混淆,量刑不当,故提出申诉如下:
                      诉讼请求:(一)撤销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黑中刑一初字第38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及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黑武刑一终字第207号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
                   (二)对于黑河市中级及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判案定性和量刑为无期徒刑的违法错判给予确认。
                   (三)要求对被告赵群的故意杀人给予认定,并改判无期徒刑为死刑。
                    二、事实及理由:
                   (一)市、省两级法院认定为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是本案的焦点。
                    1.本案的性质纯属是暴力与反暴力的殊死搏斗(驳因口角致死);
  被告人赵群(已判无期徒刑)于2004年1月29日在孙吴镇居民孙兆全家喝酒,晚日时回家坐车,因一时未发动着火,有孙兆全、赵志峰、徐永双、徐永全一起推车。这时被害人吴延林驾驶出租车,赵群上前拦住吴的车,令给其拉车,由于价格的争议问题,发生了矛盾。双方各持已见,一个是被害人坚持不给钱不拉车,另一个发即是赵群等五个施暴者的坚持:“不拉车甭想走。”这样由于此种争议逐渐升级,其暴徒也是由于本性的缘故,开始了打车、和用脚踹车等违法行为,致使前后两车门,均已踹成凹形。(有照片为证)才引被害人吴延林在其暴力行为的促使下,为维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于是手持平时用来扒胎的铁钎子,推开车门,于暴徒们展开了自卫性搏斗。就其性质来论,这是暴力与反暴力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维权较量。怎能于口相提并论呢?何为口角于暴力的区分,口角:是双方对某个事物的不同看法而产生的矛盾,但不限制其自由。暴力是限制其自由,彼此的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确切一点说:踹车是一个什么问题?不叫车开走又是个什么问题,任何明智的人;尤其是人民法院,是明知的。退一步说:“最初的矛盾,就是拉车与不给拉车的争议。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来判断事实,可以这样的认为,被害人吴延林不给拉车,并无过错,尤其是该车是出租车,是依营利为生,不给拉车各自行走而了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暴徒们由于本性的驱动,不但阻止出租车开走,相反踹坏车门,才酿成其欧打的事实产生,是很清楚的。在搏斗中,也是由于被害人在寡不敌众情况下,被歹徒赵群一刀捅在眼眉上边,致使被害人眼上部肉皮翻卷鲜血涌流。歹徒们将被害人打倒在地,赵群等人用脚踹、踢被害人,由于挡驾不住才跑回家。”
   2.被害人吴延林手持菜刀,其父吴福景手持一把大片刀,为什么没酿成大祸;
                    就其后果看:如果吴家父子,就是为了报复歹徒,可想而知,后果是不勘设想的.处于被害人父子的年龄,体格和手持一把大刀,如果真想砍倒几个是不费推毁之力的.此时此刻的惨景,几个人包括赵群在内,将要倒在血泊中是可以想象的.为什么没有促成大祸,申诉人认为,第一,申诉人的目的而不是要杀人报仇是论理,第二,根本没有暴力的本性,持刀只是为振撮暴徒,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罢了.因此才被歹徒不管处于什么目的,一推就回家了,这是事实吧,如果当时各自回家,怎能会造成后来捅死被害人吴延林的事实存在呢?这一点不知市、省两级法院的法官们想没想?      
             3.吴家父子被推回家,五个歹徒究竟干了什么:
吴家父子回家后,五个歹徒并没有回家,一直追赶并等候吴家的大门口,乘机做案杀人;并进行精心的策划,五个歹徒其中两名,紧跟被害者的父亲,其余三名守候在大门口。此时被害人的母亲,已到了发生案件的地点,并口口声声答应拉车,可见一个弱势的家庭是何等的人性的让步,然而,也没感动歹徒的恶意和本性的发作。赵群扬言:“这个废子,非捅死他不可”。正是这样当吴延林赤手空拳出在门口时和歹徒们理论给予治伤时,竟被赵群一刀桶在胸部而死亡,实现了歹徒们的杀人目的,这就是因口角导自的杀人竟被人民法院定为故意伤害简直是荒谬的逻辑。
             4.黑河市人民检察院,认定帮意杀人并无不当,及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事实的扭曲:
             黑河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认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32条规定,赵群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事责任,并无不当。但是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赵群的亲属原孙吴县公安局长周立国和赵群的亲舅邵太良的儿子的活动下及孙吴县法院副院长,原刑庭庭长也是赵群的亲属柴兴义四处活动下天平倾斜,根本就没有建立在“以事实为凭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正义的立脚点上,而是建立在为私人办案的不公平虚假的基点上,在办案的事实认定上扭曲,例如:在判决书里第2页由下往上数第3行里称:“这时吴延林又持一根铁钎出去与赵群撕打在一起,在撕打过程中,赵群刺中吴延林一刀致使吴延林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真是颠倒是非的认定与事实风马牛不相及的捏造。着实的说,赵群捅死被害人吴延林时,吴根本没代任何凶器,只是赤手空拳被捅死的。使用铁棍时,那是开始踹车门时,曾用过铁钎子和赵群等歹徒进行过搏斗,此时铁钎早已被歹徒抢下扔到沟里了。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所以如此认定是为了扭曲和掩盖事实真相,也是混淆是非的举措,赵群捅死手无寸铁的被害人吴延林,说成是用铁钎撕打被捅死,岂不是十分荒唐和可笑。省法院也官官相互的裁定致使本案始终不能公正的判决。
                 综上所述,本案明确的表现是被告采取强制被害人吴延林给拉车,应视为暴力行为,而引起反暴力的维权干斗争。根本不是口角转变杀害被害人。是非特别明显,尤其是被害人的母亲,同意给拉车仍没有感化施暴歹徒们放下屠刀,予以改恶从善,放过被害人吴延林,仍然达到了杀死吴延林的罪恶目的。市、省两级法院由于情、权、法三者结合的违法行为,使案件不能公正的判决,使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案情性质混淆,使本来罪恶极大的故意杀人犯赵群重罪轻判,虽然杀人犯有投案自守的表现,但在案情没有如实供诉,仍是造假推卸责任,攻守同盟,欺骗司法机构。申诉人认为,如此罪行重大的杀人犯赵群,本应判死刑,剥夺权利终身,根本没有判决无期徒刑的法理规定。故此,提出申诉,望请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为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苛求从新审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使本案得以依法从新公正判决。

                                                         此致
                                       敬礼
                                                                                                                             申诉人:吴福景
                                                                                                                             2006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