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最早的时候来自于日本的米市,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粮食大部分依赖于进口,所以日本的米店很多,但是这也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老板很难把握大米的存储和大米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一种办法,在米店的门前挂上一个牌子,一个可以自由填写价格的牌子,米店的老板根据每天排队的人多少,来决定米价,排队的人多了,价格就向上涨,人少了价格就往下跌,经过一天的交易,老板对今天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决定进货量和进货价格,有了资本市场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方法用在了资本市场的分析上,人们就把这个记录价格的图形叫K线,他从最基础的角度,告诉了我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供给大了价格就下降,需求大了价格就上升,在股市上成交量就是排队的那些人,K线就是反映米价变动的那个牌子。那么今天缩量、上影线就说明在高位的时候有人抛出的太多,同时也有人开始担忧价格太高,于是就留下了一个非常不舒服的上影线。
由于K线理论的发现与推广,因此K线就成了大资金作为骗线的工具------这同任何一个理论一样。K线已经开始脱离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而成为一种被操纵的示象工具,因而具备了虚假的因素。但从K线上,还是可以分辨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因为毕竟鱼目混珠时,里面有鱼目,也有珠,全部是鱼目的话,也混不了珠,冒充不了珍珠了。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虚拟经济的实际价值等于零,因为他自身并不产生价值,因此人们在这个市场只是对价格感兴趣,价格以外的东西几乎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需求决定了价格的高低,我以前不是很明白这个概念,但是随着经验的增长以及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从日本人的K线图上我却是感到这种观点的正确性。资金疯狂追进的时候,这时候需求就大于供给了,一旦资金介入缓慢,那么就是供给大于需求,恰恰是因为这些内在的关系,才让大资金操纵股市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人们最大的误区在于没有区分开资金需求和投资者需求,投资者需求是有人通过操纵或者说改变资金的需求引导的结果。
对于大资金来说,在股市投资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技术指标是发生在资金运作之后的事情。他只能告诉我们,我们的那些弱点暴露在大众的目光之下,至于下一步如何做,实际上全部靠分析和推测散户的心理变化,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投资人的情绪变化,他们的这些微妙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他们的交易行为。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掌握人们的心理变化。
K线与技术分析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