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套用学术上的定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一条新闻,首先要是最新的,而且是事实。一条新闻,可能是过耳云烟,也可能会扰乱人民日常的生活习惯,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导向是新闻的根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正确舆论导向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虚假新闻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也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这是法律法规、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对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搞虚假新闻、制造虚假新闻和发布虚假新闻的媒体和人员理应严肃处理。
日前,关于一则“纸陷包子”新闻搅的北京市民“闻包子色变”。 一石惊起千层浪,一则新闻惊动了北京市市长,市长王岐山批示:“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副市长赵凤桐要求:“请市工商局即派人检查并报情况”; 各家媒体都在炒作、谈论这个话题;老百姓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这一切只因这则新闻。然而,据调查这则新闻原来是条虚假新闻。
这是出自国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记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视编导。在事情水落石出后,问其原因,只为“提供独家新闻,出名挣钱”。这不禁让我想说一句:新闻从业者中的败类!从而,让我发出深思,记者的使命是什么?职业道德是什么?记者真正该做些什么?在面对新闻事件,记者应该职业至上还是人性本能至上?
这是一张名叫“饥饿的苏丹”的照片,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奖。在1994年4月公布的获奖名单中,“特写性新闻摄影”奖项获得者是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拍摄的一张苏丹小女孩的照片。 “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後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个饥饿的孩子还不如一只秃鹫大,在孩子的生命受到危险的情况下,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度,按下快门,然後,赶走兀鹰,看著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後,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2005年5月9日,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厦门一家媒体摄影记者守株待兔,抓拍到一名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陷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这件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友对记者这种做法进行谴责;但也有人赞扬记者坚守职业道德。“记者做得很好很客观,记者本来就应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如果介入到事件之中,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记者了”
在去年,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曹爱文放弃了采访机会,救一位落水女孩,将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引起社会的讨论。
只要不危害到他人,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哪个放到首位都各有己见、无可非议,由大家评说,但是最基本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