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飞扬 成功有道


 

 

成功企业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行业机遇,二是好的老板,三是好的团队。同时要经历四个阶段:创业阶段、发展阶段、守业阶段、衰退阶段。创业阶段,在合适的时机介入合适的行业,不挣钱的都难;发展阶段,企业进入发展期,转变运营与盈利模式,巩固市场成功;守业阶段,挖掘行业新的增长点,成为行业前三名;衰退阶段,细分行业市场的进入,营造壁垒,寻求更大利润空间与持续成长机会。

胡平经历的这个企业,似乎具备这三个条件,也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建材行业经历了10年好光景,大约是在1995年到2004年之间。用建材行业老前辈的话,挣钱就象扫扬叶。胡平是 2002年来到西安,也经历这个行业成长与衰退,同时也与木森共同经历的奋进与失落,从高潮回到谷底。

胡平5年前来西安之前,就认识了刘老板。说是老板,并不老,很是有点年轻。大大的个子,眉清目秀,皮肤白皙,二十五六岁左右,一张典型的北方人面孔,很是令人讨好。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就相识了,刘老板是胡平的经销商。

每个老板,都有一个传奇。年轻的刘老板身后,更有个更伟大的传奇。

 

艰苦创业方获成功,上成下就独树一帜

 

 刘老板,是西安木业行业创业的传奇,16岁创业、8000元起家,20岁就成为行业第一名。这种成功得益于刘老板逆难而上、反道经营的独特逆向思维模式。

     1995年,8000元起家的刘老板,依靠三米宽的靠墙门面,因为自己的勤奋、与众不同的市场见解和独到经营方式,很快就成为市场的后起之秀,令人刮目相待。直线上升的销售业绩、丰厚利润回报,并没有忙碌生意刘老板满足现状、裹足不前,他认真分析市场状况,细致比较厂方供货状况和消费市场状况,最后做出一个看似大胆而荒唐的决定,在西安开设十八个木森专卖店,签下当时盛行木线品牌总代理权,改变单品牌、多分销商的混杂销售局面,向上控制产品和品牌,向下大力发展终端零售店垄断品牌、控制终端。

战略固然很好,但是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突破如此多势力强大的分销商获得木森品牌的总代理权,二是如何开设与管理十八的连锁零售店,这是难点更是挑战。但是对于当时不满20岁的刘老板来说,觉得这是个天大的机遇。经过细致认真筹备,刘老板踌躇满志地踏上南下广州的飞机;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实践再次检验这个真理。广州的林老板,知书打理,具有良好胸怀和品牌操作意识,经过反复的论证,更因为刘老板锲而不舍和开天辟地的创新精神,依然将当时弥足珍贵的木森品牌总代理权授予了刘老板,更给予刘老板开设分店100万元的授信金。

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一个贵人。他或许给与了机遇,或许是金钱,或许改变一生的一句话。

南风和煦,得胜归来的刘老板,一手握着木森总代理授权书,一手组织自己家族亲戚,很快地通过“血缘(亲缘、地缘)+产品”的分店原始创业方式,将木森分店开遍了西安每个市场角落,从此木森品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市场领导品牌,刘老板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从8000元到100万元,刘老板花了6年时间。

   

广告开辟全新天地,思维决定不同出路

 

虽然说,当时是卖方市场,生意固然不错。但多数人,仅仅在做着今天生意,并没有去考虑明天生意,也就是所以为什么成功商人只在少数,即能活在今天又能看到明天。年轻的刘老板,显然属于后者。

十八个分店,通过“血缘+产品”模式开遍了西安,可谓盛迹一时。但是原先简单、粗放销售方式,只适合市井生意人,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无法形成品牌、获得更高附加值;必须与消费者建立一个良好沟通,一个通过密布在各大市场的终端门店,另一个就是通过大众媒体宣传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原因有二:一是经过十年的市场沉淀,木森品牌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专业品质;二是木森现有的十八个分店满覆盖全市场,网络齐全,但是要获得销量增长必须要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问题在于做广告在行业并没有先例。

快速消费品行业广告已然是普遍。但是在建材行业做广告,好象没有先例,不仅在工厂方面没有,更何况对于代理商来说。而且20万元的费用,在当时来说不是很小数目,投还是不投,投了又起多少作用,刘老板的身边人发出了质疑。建材对于消费者来说,认知度不高,并且其直接消费者不是业主。

对于刘老板来说,思维方式、行事规则与众不同。反其道而行之,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当怀揣着20万元跨入电视台大门时候,其实我的心也是颤抖的,刘老板偶然回首往事。

随波逐流,只能做和别人一样的事情。精美的电视广告,开辟新概念,传为行业佳话。下有零售网络基础,上有空中传播,这种立体化营销构思的实践,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回报,客流源源不断、现金流急遽增长。用他们的话来说是,生意驶入快车道,用麻袋装钱。同时,品牌知名度也随着产品热销迅速提高,也就是这一年木森迅速占据品牌的第一名和销量的第一名,被市场誉为木线第一品牌。

 

吸引人才聚拢人气,家族小店全新上路

 

都说企业竞争力缘于创新,创新来自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2002年的西安,木业行业的生意,比较好做,好做的几乎不需要什么创新,所以也不需要人才。当然没有人才,就很难有创新。

刘老板在这方面,再次走到市场的前面。高薪聘请优秀人才,走创新发展之路。刘老板摆脱西安局限,放眼全国寻找优秀人才。

第一个来到西安,来到木森的是王子鹏。王气宇轩昂,谈吐不凡,三十而立,风华正茂。熟知企业管理、品牌运营和人才培训,他的到来,让刘老板惊喜万分,也在行业宣起轩然大波。

第二个来到木森就是胡平,只不过是静悄悄的。

胡平们的到来,给西安木业行业,带来了噱头和争议,而这一切并不是胡平们想要的。不管是正面的鼓励,还是冷面观看或者认为不嗤之举,刘老板和胡平们都全盘接受,并开始全面企业提升计划。

首先,老板思想改造。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企业的方向盘把握的老板的手里,要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现状,首当其冲的改造老板的思想。刘老板,在胡平们来到的时候,是个非常出色现场销售,很能把握客户的心理,几乎没有成交不了的客户;就是同样的成交客户,他成交的利润能高10%(当时是议价)。每天几乎所有的时间,刘老板都花在零售客户身上,并以此为荣,津津乐道。如何将老板从业务向战略转型,是木森发展的关键。刘老板,年轻有为,浑身充满活力,思想闪耀智慧的火花,而且学习力强,接受新事物非常快。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年轻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火花,胡平们确立了新的发展思想与企业经营模式。

其次,通过品牌化运营,改造传统、粗放的分店销售模式。刘老板公司,销售状况非常好,业务人员整天从早忙到黑,只有胡平们几个人整天抱着电脑,纸上谈兵地做着SWOT分析,喊着战略口号,在当时并不为多数员工所接受。好在刘老板,总能高瞻远瞩,全力以赴的支持着胡平们的思想与行动,并确立了做建材超市的方向,立足木业零售的基本优势,发展综合型的零售终端。规范、改善销售流程,提升展示厅的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线组合的广度与深度,分渠道深化对客户的开发与管理,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再次,渠道运营专业化的改造。渠道是代理商最不敢忽视的概念,刘老板也很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实行渠道分工,专业化运作,整个营销通路划分为零售渠道、分销渠道、工程渠道、装饰公司与木工渠道。占有绝对销量的零售渠道,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点,企业成长性

最后,推行人事激励与约束机制,优化与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品牌推广频出新招,模式改造整出利润

 

人才优势决定企业优势,盈利模式决定企业高度。

如何改变公司纯粹依赖零售的局面,多条腿走路,这是摆在刘老板面前的重要难题。

批发在当时很盛行,只是属于几家非常有实力的公司。木森公司还只是个小公司,只是有混合客户销售,尚未有专业批发渠道。从操作方式来说,零售业务:业主主要看木工的,木工主要看回扣,商家就可以虚抬价格,便于成交;批发业务:主要看产品的性佳比和你储货量,实力决定一切。

木森要想走批发渠道,必须要改变现在的游戏规则,才能领导行业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在刘老板鼎力支持下,胡平对西安市场同行业和二级市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确立全新的业务运作模式。

多数公司走性价比路线,胡平如果依此规则来竞争的话,是毫无优势。如果做个市场细分,胡平聚焦品牌客户这一分市场,在前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和商户资源基础上,更从深度分销和品牌运营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利用胡平高素质的分销团队优势,实行从周边到省会城市的局部突破,最终达到品牌与渠道的双丰收。

胡平们当时对市场利润的理解是:产品价格=成本+品牌附加值。按照这一前提和逻辑,胡平走品牌化运营路线,通过产品品牌化包装,开发具有品牌意识的分销客户群,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既回避了当时市场残酷的价格竞争和有限客户的限制,又提升企业分销通路的利润模式和整体盈利能力,在当时西安市场可谓是独辟奇径。

那么如何进行品牌化包装,是木森公司面临首要问题。木森在这个木业行业来说,历史比较早,产品品质也不错,在行业有一定的口碑,但是作为装修材料半成品,不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也就没有形成品牌。

根据分析,胡平确定如下的品牌化运营路线:

对品牌VI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和更新,塑造更加鲜明的形象和品牌个性,并将环保的概念贯穿到整个理念与形象之中。

跨行业运作。木线在当时的非常热销,利润也很丰厚,只要产品价格合理基本都能卖出去。在当时生意很火暴的时候,胡平们每月的销量能达到200万,毛利也20-30%;人员也不多,每天从上班忙到天黑,挣钱忙的不亦乐乎。很少人去考虑产品问题、行业发展的问题,实在是没有理由啊!高瞻远瞩的刘老板,深刻洞察市场走向,依然决定转型板材行业,成为跨木线、板材行业的综合木业代理商,向资本雄厚的板材行业进军。

业务模式重新定位。业务模式,是由利润模式决定。作为建材产品,既有消费品特性又有生产资料特性,并且作为半成品和非直接消费品,其消费渠道较长。如何通过品牌塑造来拉动消费,就需要确定更为合理消费链利益分配机制,并且把握关键节点和主要利润环节。

整合自营连锁店。不管在卖方市场还是在买方市场格局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谁更多、更近的占领终端,接近消费者,谁就拥有更大市场。刘老板显然深刻领悟了这个市场规律,将其生动应用到他的生意当中去,并获得丰厚的回报,甚至超越他的预期和想象。至2004年,刘老板拥有自有零售店6个,加盟店50家,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一举成为西安最大木业运营商。

从木线的第一名到木业行业第一名,刘老板花了2年时间,基本上2004年中旬就领先整个行业半步。这种领先,不纯粹是产品或销量,而主要是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每个事物,都有其生命的周期和轨迹,企业亦是如此。木森公司从1995年创立到2005年,勾画了企业从创业、发展、守业(稳定)、衰退四个阶段曲线,彰现刘老板在经济社会变革中的把握商机、整合资源的智慧,更如实验证了“机遇+老板+团队”成功企业定律。

木业行业经历2005年后开始进入衰退期,木森公司经受几次不合适的企业变革,并没有改变以木业盈利为基础的利润模式也步入萧条。这里也告戒企业:企业成功缘于老板,更缘于以老板为首经营团队智慧;事随境迁,企业竞争力,来自人才,更来自人才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