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睛回首人生
——读《墨迹》
曾子墨很智慧地满足了大众的窥视欲,因为她的擅于思考从来就不曾让她失败过,包括这部《墨迹》的全新出炉,各大书店排行榜上的优势位置应该早已在她的预期之中。
子墨确实已经习惯于在万千宠爱中享受人生,这自然得益于父母生就予她的天才头脑和天生丽质,当然更不能排除她那永不服输的个性和顽强无畏的斗志,所谓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用在子墨的半生总结中,当不属谬赞。
我们总是喜欢在漂亮女人的辉煌历程中找到男人的痕迹,对于凤凰台知名的女主播,相信大众的目光不会奇迹般地脱离观念的痼疾。然而失望必定要伴随着阅读一次次流水般飞逝,换之由衷的惊叹与羡服,因为她的奋斗历程是很多漂亮女孩所不能企及的。
一个人的发展空间是否广阔,人生的质量有多么高,除了她的出身之外,她所接受的教育完全可以奠定她一生的基础,无论将来她的成就有多么辉煌,这最初的耳濡目染和家庭熏陶一定是功不可没的。读《墨迹》,感触最深的即在于此。母亲是国民党高官之后的特殊身份,给子墨的出身带来了区别于常人的优越,尽管母亲后来因此而受到政治上的冲击,但这种厚实的家庭底蕴,仍然给她生命的质地罩上了一层永久不褪的荣誉意识,加之出生于父母均为北大毕业的知识分子家庭,子墨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点之雅与起点之高,从此将她推上了一个只准奋斗不息不可无故倒退的良性循环中。
由此我们读到了一个九十年代初最年轻的“托派”怎样被招考人员、办签证人员轻视最后惊讶地赞叹她年轻有为的过程,读到了一个中国女孩如何征服达特茅斯大学招考老师的详细经过,也读到了走进世界顶级投次银行摩根斯坦利的艰难历程和她在那里的出色表现,更读到了一个中国人回归祖国的爱国情怀。我们一次又一次被子墨的聪明才智所征服,那是因为《墨迹》中有十分详细的战胜美国人的细节,有如何让自己在求职中获胜的心里分析和技巧,有巧妙处理人际关系和规划人生旅途的思考与实践,有她与众多闪耀着明星般光环的人物的交往事迹和生平趣事,这些,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启示的人都是极为有益的珍贵材料,尤其是那些拥有着美貌青春却肆意挥洒的年轻女孩子,子墨对人生取舍的鲜明态度实在有让她们全盘借鉴的必要。
子墨对人生的理解,在摩根斯坦利的事业从此奠定并前景光彩无限时,急切转弯,因为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忙碌让她无暇以顾人生的意义何在,因而她的目光在迷茫中暗淡,当她整日在想活着是为了什么时,文学这一剂解救灵魂无依、存在为何物等心灵难题的良药终于在一个女强人面前显示了力量,绵绵的《糖》让子墨终于下定了回国的决心,只因为她“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点亮别人罩在我头上的光环”。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子墨说她从不后悔,那是因为她活得智慧、洒脱,那是因为她在凤凰台的日子里,知道了孙大午、张海、李小琳、李大姐这样一批生活在不同层次却各有千秋的悲欢人物,参透了更加深刻的人生道理,她愿将她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地靠近那片绿洲,给自己的人生历程带来更多灵魂深入的可能。
历尽繁华之后的平淡与宁静,想必才是子墨真正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