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遗风女人传


生活里能遇上白石后人并成为朋友,感觉就是缘分。白石嫡亲传至今日,已是第五代了。包括曾孙玄孙在内,有几十人活跃在我国画坛上,日前在世的其中以其女齐良芷最为知名。白石精神、品质和艺术风格将由她和齐家后人一起继承和发扬光大-- 

 

白石遗风女人传

□艾君

人与人相识或许是一种缘。缘尽管摸不着,看不见,猜不透,但他总是那样存在着。很多的偶然,每次的巧合,不经意的邂逅,让人感觉到冥冥中缘分确实有一股力量的存在。

生活里能遇上白石后人并成为朋友,觉得靠的就是缘分。

认识白石老人的后人还是15年前的事。那时候我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因工作缘故结识了时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主席、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先生,因经常参加该会举办的活动便结识了齐派许多画家,对齐派画逐渐有了一些了解。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兼及人物、山水等。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又结识了白石老人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白石外孙女、国画家齐媛媛,以及白石孙女、国画家齐秉正和齐慧娟等。

之后交往最多的并成为朋友的当属齐良芷老师。

初识齐良芷老师是1996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次“中外企业家联谊会”上,经过朋友倪兵引见,一见如故。良芷老师的开朗、坦然、洒脱的个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天,我还有幸欣赏到了良芷老师画的齐家绝活—“虾”。乍一看,韵致近乎其父,细品发觉此虾非彼虾也。白石老人的七节虾,在良芷老师的笔下变化成五节虾。细微处不难察觉齐家后人在继承父亲画业上所做的努力和创新。

站在一旁,仔细观察了片刻,我问道:“齐老师,您是几岁学习作画?”

“生下来吧!哈!哈!”“生下来?” 良芷老师见我诧异的样子,解释道,“我们家每个孩子生下来,爸爸就给刻个图章。自然是生下来就作了……”齐老师又是一阵开心地笑声,逗着我也大笑起来。

尽管初次认识良芷老师,但不难发现她是位乐观向上、纯朴自然、平易近人的长者。没有一点大画家的傲慢。

就餐时自然就坐到了一起。饭桌上,我与她搭讪:“我认识你哥齐良迟老师,也写过他。今天又能欣赏您的画虾表演真是荣幸。”

“那你也写写我吧!我是我爸最小的女儿!” 齐良芷真是个爽直的人。在她的身上我感觉到了名们出身画家的敏感、率真、善良。

她说:“我爸70岁生了我。小时候,看见长着大把胡子的爸爸觉得他像爷爷。我和爸说‘人家爷爷比你小,你是我爸比爷老?’我爸大笑说‘本来不要你的嘛,你自己跑出来的’。爸爸便给我取名‘止’,意思是到我这儿要停止了,不过后来,我还有个弟弟。上学后,我觉得‘止’特像男孩的名字,爸爸翻了一圈字典说就加个草头吧,芷,带香味的小白花。爸爸便给我刻了枚图章。”

齐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逗着大家都笑了。

从此后,我与齐良芷老师便成了忘年交。

因为工作忙,之间接触并不是太多,偶尔打个电话。但每次向她约稿她总是在百忙中给以完成。感觉与齐老师打电话也是一种享受,电话里齐老师总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问她与白石老人的一些事情,她毫无保留地娓娓而谈。

谈起学画,她说:“我小的时候并不晓得父亲做什么,只知道他每天都是画呀画的,不知疲倦,几乎不生病。我总是踮着脚尖看父亲作画,父亲遇到高兴的事一定要挥毫泼墨,一旦思乡,就开始闹脾气。”

她介绍:“我11岁时给父亲递笔送墨,母亲去世后,我开始帮父亲扶纸。一次,父亲画荷花,画荷叶时,画着画着他将笔抬了起来,这时我本该要将纸抬起来,可我走神了,摁着纸不撒手。父亲一下笔,纸断了,荷叶梗也断了。我吓坏了。只见父亲气得将笔一扔,唉声叹气,说不画了,就躺到躺椅上。我不敢哄他,也不敢走过去,就站在原处等他。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看见我还站着,便说:‘你心里不是想玩吗?去玩去玩。’我说‘不玩,您接着画。’父亲终于同意接着画,我高兴极了,准备给他换张纸。父亲拦住我,说‘还画刚才那张纸。’只见父亲将下半张荷叶的梗子对着留在上半张的叶梗画了起来。真成,看不出断的痕迹呢!”

白石老人以画中质朴天真的农民感情和娴熟完美的文人画形式深深打动着她的孩子。出身贫寒的经历,使齐白石对穷苦人富有深深的同情心。

她说:“记得一次年终时,父亲在给年年替齐家摇煤球的工人工钱后说‘我送你一张画,你挂起来’。那位工人说‘老爷子,我墙脏,不配挂画’。父亲又说‘你放在箱子里收起来’。工人说‘老爷子,我没有箱子’。父亲说‘我给你两张画,你拿去卖。’工人说‘老爷子,到哪里卖,我不会卖。’父亲说‘我给你开个介绍信。’后来工人卖画得了好多钱高兴得不得了,买了许多鸡蛋送给我父亲。我父亲说‘不要给我鸡蛋,我看你是太苦了。”

也许正是因为白石老人满身的正气、朴实的作风、精益求精的学识,才使他成为人民的艺术家、成为伟大的画家。白石老人的高尚精神、艺术上求精的风尚和做人的品质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后人们。

齐家石嗣现大多数从事绘画。齐良芷是齐公最小堪怜女,爽朗、热情的她在古稀之年依然保留着和善、与世无争、善解人意的大家闺秀之风。

齐良芷从11岁开始向父亲学画,画笔不辍。问及其作为齐白石女儿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齐良芷女士说:“作画不能老是重复父亲的画作,要有创新。”

白石老人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名言,齐良芷牢记在心。她既传承父亲的技法,又融会贯通,力求寻找自己的角度,表现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觉和体验。

齐良芷深得白石创新精神的真谛。少年时随父作画,为父磨墨、扶纸、调色、熬胶、查找大篆,在耳提面授的濡染中,感受到“寄萍堂主人”的一些精髓。在抬、按、挑等笔法基本功上,特别是“点水”技法深得家传之秘。她可以一支笔蘸点水、蘸点墨,在纸上一线拉去,即出现浓淡两色,再略加点染,就成虾钳、虾角。那种层次感、透明感所形成的立体感,马上从纸面上凸起,接着画虾身,她又把笔躺着,从虾背向虾腹一瓣一瓣画去,又是一笔两色墨,浓淡有度。于是虾身便圆起来,软软的鳞甲似乎闪动着水光。白石老人亲为治印曰:“师吾父”。加上上文所述她在40岁时对美术基本功的刻苦磨练,这可以算是她“师传统”。

师造化,所以作品贴近生活,可以说是齐白石创新的精髓,也是所有绘画艺术创新的必由之路。应该说在幼年时,在白石老人的亲授下,她便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从8岁开始,白石老人多次带她游历,胸中积有千山万壑。直到今天,她仍时时注意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师造化”是她永远的“自课”。她的笔洗中常放着小青虾,她可以随时观察它游动的样子。春夏之际,常买许多雏鸡,细心观察它们的稚态。甚至会长时间忘情地注意观察从窗外飞来的一只蜜蜂,观察它的神态和结构……她知道什么样的花有多少花瓣,她知道叶子是对生还是攀生,她知道蛙有几个爪尖,虾有多少触须,知道毛蟹怎样爬行,知道各种花鸟鱼虫的颜色和动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以自己特有的灵性和韧劲,使画作在白石后人中自成一格,独领风骚。一直被行家称道的《棕榈小鸡》可以算她的代表之作。画面表现了在棕榈树下的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鸡,见到蟋蟀时的状态,有的想啄食但又恐惧,有的窥视而不敢捕捉,有的另寻乐趣。画面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笔简练,墨色和谐,很能体现家传写意画笔墨的气韵。这也是良芷作品的主要特色:灵动自然,天真拙朴,常给人一种“神意在心”的意境。

谈到自己创作历程时齐良芷说:“绘画作为一门艺术,最可贵的就是它的创造性,每创作一幅画都要有全新的构思和意境,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她说:“中国画如何创新,自然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可以吸取西洋画的技巧,但要有自己的画魂。另外,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独特的发现,师造化要重于师古人。我画螃蟹,作法也与父亲有些不同,有人反对,说连我父亲也没有这样画过。我说,父亲的观察是父亲的观察,我是我的观察,我画的螃蟹的神态是生活中我发现过的,为什么不能画呢?我性格豪放,我觉得这样去画螃蟹,更体现自己的趣味,又有什么不好呢?所以才会有人认为我画的螃蟹有创新之意。”蒋兆和在齐良芷画的《蟹图》上题词曰“蟹形易画,而质感难描,良芷女士遵乃翁写生之法,笔端自有妙处,不愧为白石小女也!”日本画家也称她为“小寄萍堂”寄萍堂即齐白石的别号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报刊也曾称她为“白石二世”!

齐良芷时刻牢记父亲的谆谆教诲,深味白石老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创新精髓,一方面努力学习父亲的技法,学习传统,另一方面又能融会贯通,力求寻找自己的角度,表现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中独特的感觉和体验,从精神上传承了白石,从风格上拓展了白石。

天道酬勤,齐良芷的努力受到画坛大师的关注。李苦禅、李可染、蒋兆和、关山月、胡洁青等纷纷与她合作作画,“白石小女”开始蜚声画坛。

 

1998年在国际会议中心一次活动中,我突然又发现了良芷老师,还有紧跟在她后面的一位二十六七岁漂亮的女子。良芷老师告诉我,这是她的女儿,叫齐媛媛。

“齐媛媛?好熟悉的名字,好像媒体报道过,也是画家对吗?”

“是啊,从小画画,已经有些名气了!”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齐媛媛。

真是“丹青不愧齐家女,白石遗风今犹在”。

良芷老师说:“我的父亲早年四处游历,他曾自号萍,湖南居所称“寄萍堂”,我呢,我的画室叫小寄萍堂,萍,四处飘泊的意思,我经常帮着女儿到处跑,国内已跑了三圈,自然界是我们的老师。我总是想多画一些画,继承父亲的事业。当然,我对女儿也寄寓了希望,她有作画的灵气。作画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和快乐所在,我计划将来再办些个人画展,我一直在努力。父亲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勤劳的一生,我要学他永远画下去。”

媛媛16岁时开始习画,凭着聪颖的天资,过人的悟性,画技提高很快,她擅长画人物、动物,她虽未曾见到过她那闻名一世的外公,但她的画中隐约可寻见白石老人的画意。有一次,她成功地将外公的小印刷品加以放大,令母亲感到吃惊。39岁的齐媛媛擅早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后曾到北京画院进修,多年前其作品和母亲的作品一同被新华社国画档案馆收藏;母女俩的画作又被收进纪念刘少奇的画册中。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1986年,其作品在香港义卖就已达到每幅作品上2.5万元。媛媛也擅长篆刻,是白石三代中不可多得的传人。

看到白石后人有如此骄人的画绩,白石老人也当含笑九泉了。

 

白石嫡亲传至今日,已是第五代了。包括曾孙玄孙在内,有几十人活跃在画坛上,在世的其中以齐良芷最为知名。已经77岁的齐良芷还保持了青年时期的活跃性格,喜爱小动物和各种花卉。

自从良芷老师的哥哥良迟去世后,她的工作更忙了,她现担任起了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的重任,还担任着广州大学、深圳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其齐派风格的作品也远传欧美、东南亚各国,并被世界各地的许多博物馆所收藏,她携着女儿媛媛是白石艺术的传播者,也是白石艺术的开拓者。白石精神、品质和艺术风格将由她和齐家后人一起继承和发扬光大,悠远流长。(艾君/文2006年1月3日于北京)

注:如转载,请给予署名或与笔者联系

[email protected]

 

 

附:齐家三代简历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1月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

●齐良芷:1930年生于北京,为齐白石的小女儿,自幼随父学画。擅画虾、蟹、花、鸟,笔墨简练,形神俱佳。亦能工笔草虫、山水,工细有致,色彩雅丽,为齐派第二代传人、继承人。现为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主席,全国妇联港、澳、台委员,广州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作品被国内外诸多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其画作在南方拍卖会上成交价为3万多元。

●齐媛媛:1963年7月出生于北京,齐白石外孙女,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从事绘画、篆刻研究。自幼临摹白石老人之人物画稿,并学习中国画、人物画的传统技法,掌握笔墨技巧方法熟练、自如。擅画古代泼墨写意人物、动物、花鸟虫草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美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周刊多次刊登她写的文章并介绍她的绘画,收藏她的作品。她的作品被日本、美国、印尼、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她是齐白石不可多得的第三代传人、继承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