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推法的传承与创新


                    一指禅推法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朱吉君

摘要:以一指禅推法的基础定义、准备姿势及操作要领、、操作过程的过腕节格律指吸定`腕端平`肘内旋`横向动`肘发力`过腕节`端至体`体至端。以及操作要求、操作形式、临床应用、训练方式、手法形态、应用形式系统介绍了一指禅推法在我的认知范围内的传承与创新部分。

  一指禅推法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中医推拿手法,是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是一种在推拿工作者当中广泛流传并有着深刻的影响的手法。我有幸在2007年4月接受了一指禅中医推拿学术流派第五代嫡系传人推拿名家钱裕麟先生,对一指禅推拿疗法的“过门”部分,言传身教;有幸于2007年7月6日见闻扬州“丁氏一指禅推法”传人亲示,术式及操作要义;于是我觉得一指禅中医推拿学术流派有很多部分,世人闻所未闻,故整理成此文,以供同道斧正。

  基础定义      用拇指的指端、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是穴位上,沉肩垂肘,腕关节悬屈,通过前臂旋转和腕关节的协调摆动,使产生的轻重交替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或是穴位上。

  一:、准备姿势及操作要领

  a.头如顶物、涵胸拔背、心静思凝、气息调匀、口如鱼口,头正、腰正、肩正,眼观鼻、鼻观心,法从心出、得心应手.

  b.沉肩`垂肘`悬腕`指实(直)掌虚`,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大指盖住拳眼),手握空拳,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快(紧)推慢移.

  ⑴沉肩,就是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肩用力;

  ⑵垂肘,即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肘部不要向外支起,亦不宜过度夹紧内收,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

  ⑶悬腕,是使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尽可能屈腕至90度;

  ⑷指实掌虚,即拇指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切忌拙力下压,其余四指及掌要放松,握虚拳,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

  ⑸紧推慢移,是指一指禅推法前臂摆动的频率较快,维持在每分钟120至160次,但拇指罗纹面在体表移动时的速度要慢,不可滑动或摩擦.

  c.达到柔和、持久、深透、有力;

  d.大指着力点(指峰。面------螺纹,偏峰------少商)不能硬顶部位穴位;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要柔软;前屈后伸活动,不能突发快重,而由轻而重,由表及里,有近及远,循序渐进,步步而深,丝丝入扣。

  二、操作过程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过程,我继一指禅推拿名家朱春霆前辈“十字诀”-----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之后提出“过腕节格律”------指吸定`腕端平`肘内旋`横向动`肘发力`过腕节;端至体`体至端。二者有机结合就是规范了一指禅推法总的要求。

  过腕节格律指吸定`腕端平`肘内旋`横向动`肘发力`过腕节`端至体`体至端,频率生力,力贯肢节(自上位关节向下位关节沿线传力,如顺水推舟之势,不可有别的力),层层推入,力量深透,收发自如。

  指吸定即一指禅推法有外摆相和内摆相,在局部接触面的切迹是两个半弦月,合起来是一个椭圆形的接触面切迹。在内外摆动相中,吸定点处的接触面不产生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的力的作用,尤其是不能产生向下压的力,正确的操作是拇指指端(或指锋或螺纹面或拇指桡侧)自然着力。

  腕端平腕端平是为了前臂的横向运动,将手屈曲近掌侧指间关节面自然放置在平面上,就会发现腕部尺侧明显低于桡侧很多,为了保证腕部的横向运动,提出腕端平的要领,本就是出于人腕部,前臂部的作横向运动的生理要求,只有腕端平才利于摆动。

  肘内旋肘内旋是一种标准的操作姿势,即肘微屈伸活动状态,内旋姿势的描述。

  横向动横向动是指做横向的运动,在操作中总有一个横向运动的角度不会产生向前或向后推动手指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作一指禅推法的标准角度,这个角度对一指禅推法来说非常重要。

  横向动的操作,随着摆动和吸定部位的不断变化而有微妙变化的,但在腕部会产生好像腕部有微微旋转的视觉现象,其实质是没有旋转而是频率和腕关节灵活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不可认为手法操作错误。

  横向动的操作,是靠伸肘外旋,屈肘内旋而实现的,并且要在腕部有一个冠状面上左右方向的弧形线轨迹,这样就完成了横向动的效果。《推拿手法图解》沈国权`严隽陶主编对推滚类手法描述,解释了“以前臂的摆动”就是肘的屈伸和旋转作用的结果,我认为在腕部应该存在冠状面[(按解剖位描述)这个的确切的是说是一运动轨迹,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冠状面]上一弧线运动。并且这一弧线在与腕关节的冠状面上,一指禅推法是内旋状态下的冠状面一弧线运动的横向动轨迹;滚法是外旋状态下的冠状面一弧线运动的横向动轨迹,这个横向动冠状面必须在摆动过程内摆相和外摆相中没有变,否则,力的传递就不好。

  横向动的操作,是在摆动过程中内摆相和外摆相仅有单一的一次摆动动作,而不是一次以上的发力运动,否则会产生鸟啄样运动。这就是说对于前臂来说,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让力从腕部到肘部,递进的做为摆动的力点,会发现:半径越长摆动幅度越大,消耗所用力的却越小。这就是说在贯穿柔和用力的宗旨时,一定要考虑发力点和摆动幅度,尤其要注意的是单一摆动,不可在同一摆动相上二次发力。

  肘发力以肘关节为支点,说明就是:以肘为发力点,以微屈伸运动为动作形势。

  过腕节过腕节就是腕关节放松,不挺劲,将前臂的摆动力自然的传递过腕关节,在腕关节这里不产生力的变化。过腕节的操作过程存在着二步摆动规律,首先,就是前臂的微屈伸运动,当前臂微屈伸至拇指接触部位不再软弱的状态下,这就是一步摆动,要是为了解除软弱状态,必须以此线为轴;再次,就是以桡肱关节、桡尺关节为中心,桡骨围绕着尺骨的旋内、旋外半关节运动;同时,伴随着腕部的左右横向摆动,共同作用而产生二步摆动。只有二步摆动力才可过腕节,才可以产生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指节而摆动的效果。

  端至体`体至端`即是指端部和体部的接触面微细变化规迹和产生频率的力的外摆相和内摆相状态的描述。所谓的端部和体部就如毫针的端部与体部一样的概念,不过推拿的端体应用是水平放置的。在一指禅推法中端部和体部是存在相对吻合状态,在吸定的表面积相对不变的情况下的,由于运动而产生了端体的分界。一指禅推法中,又看不出端体的明显变化,若明显有变化,则就会产生不自主的跳动如蜻蜓点水似的一重一轻或一轻一重。

  这些认识是一个崭新的提法,也是一指禅推法的特质所在,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很多推拿按摩工作者操作一指禅推法时,以腕部发力,而不是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部的摆动,力达指端接触面。可讲解的时,却说是以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部的摆动,误传手法操作形势之弊端太严重了。于是我继一指禅推拿名家朱春霆前辈“十字方针”-----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之后提出“过腕节格律”------指吸定`腕端平`肘内旋`横向动`肘发力`过腕节;端至体`体至端。因为过腕节是一个操作关键点,所以我就以过腕节格律来命名以上几点要求。

  关于过腕节,理解起来要借助一个过指节用力的实例来说明,在撑法推拿中有一种过节用力的技巧,近(中间)指节越松,越不用力,远端指节越易屈曲。例如在手指中间指间关节伸直的状态下,首先,用另一个手将中间的近节指间关节轻扶;然后,屈曲远节指间关节,你就会发现这个规律存在。另外,过腕节的实质就是一个“柔和用力”如果力未过腕节则易产生如鸟啄样、如蜻蜓点水样的现象,或者发生一指禅推法无力的弊病。

  三。操作要求

  1.压力:自然压力,不可用蛮力。

  2.频率:摆动频率一般控制在120—160次/分钟。

  3.幅度:左右摆动的幅度尽可能大,不能前后摆动。

  4.移动:紧推慢移——摆动速度要快,移动速度要慢。

  5.要求:操作时动作灵活、协调、自然。

        6.时限:一个部位操作时间约20分钟为宜。

  四、操作形式

  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频率120-160次/分钟。

  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频率120-160次/分钟。

  偏峰一指禅推法术者用拇指桡侧缘着力,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返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屈伸运动,频率120-160次/分钟。

  跪推法1.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拇指和食指屈曲相叠,拇指在下,食指在上,余指自然伸开并附着于体表或不附着,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2..以食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拇指和食指屈曲相叠,食指在下,拇指在上,余指自然伸开并附着于体表或不附着,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3.再有就是第五掌指关节屈曲九十度,近掌指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伸直自然放置,尺侧略低于桡侧,其余手指自然伸直,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从而使吸定点产生交替往复的力的作用,这就是小指跪推法。同属跪推法的范畴,一般较少应用。归纳起来跪推法在一指禅推法的变通中有:拇指跪推法`食指跪推法`小指跪推法。频率120-160次/分钟。

      “丁氏一指禅推法”讲就一指禅推拿要义,一指禅推法要如车轮滚滚一般的,无所谓曲屈限制,一般习惯于将指端或罗纹面或指甲都接触受术部位,犹如车轮翻转一般,甚是精妙。

  四指抱拢(四指抱鱼------大鱼际)一指禅推法就是首先大鱼际内含,然后2`3`4`5`指自然抱紧,效果是掌心是空的,自尺侧的环形孔吹一口气,气流自掌根的方向流出,而不是虎口.主要是指端或罗纹面为着力部位的操作。描述起来就是拇指盖住拳眼,四指抱拢腕部放松.其它的方面和常规的一指禅并无它样.或称其为四指抱鱼一指禅推法,频率120-160次/分钟。四指抱拢(四指抱鱼------大鱼际)一指禅推法,是我命名并首次描述的一指禅推法形式,是在上海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里《浅谈术式结合定点走线训练一指禅推法的方法》一文提出的。

  五临床应用:

  1.手法特点:操作时接触面积小,深透力强,刺激量中等,适用于各部的穴位及压痛点。

  2.作用及适应症: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调节脏腑的功能。常用于头痛,失眠,面瘫,胃痛,腹痛以及关节筋骨酸痛的治疗。

  六、训练方式

  首先,掌握一指禅手法的规范动作结构,然后,通过练习获得娴熟的操作技巧后,才可进入人体练习。

  a、练习要求:

  1;定点操作技能定点操作要求即是手法的吸定.手法的定力是手法质量重要标准之一.

  2:走线操作技能沿纵轴线,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返的边操作边缓慢地做直线移动.

  b、练习方法:

  一指禅手法训练的一大特点是要:双手同步练习,并且先左手,后练右手,最终达到双手一样的操作要求。

  定点操作吸定能力

  1:双手同步定点练习

  2:双手前后交叉定点练习

  沿线操作基本技能

  3:双手同步走线练习

  4:双手前后交叉走线练习

  c、米(沙)袋上的练习

  1:第一阶段先在米袋上按照手法基本要求进行锻炼.即米袋置于胸前方,身体端坐,全神贯注地沉肩.垂肘.悬腕,指掌半屈(也有指掌间无缝隙,拇指盖住拳眼的一种),拇指自然伸直,依附于食指中节呈九十度直角,指端或其螺纹面吸定于米袋操作点上,腕部做有节奏的横向往返摆动.本阶段的目标是:拇指能吸定一点上不滑动腕部摆动灵活而富有节奏感.

  2:第二阶段练习一指禅移动手法即有一点逐渐练习到在沙米上做往返运动.本阶段目标是:练习移动手法时,必须做到移动时指力不空虚滑动.在米袋上练习能够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指力有相当功力时,就可以进行人体操作了.

        在米袋上练习最好让不要让米袋移动或打转。

        有一段功底以后可转为玻璃上练习,玻璃要厚一些约10毫米左右为佳,可以订在墙上或放在桌上练习,能够达到一个部位20分钟的有效操作为准。

  d.术式训练

  术式训练包括下肢动作的档式和上肢动作的术式.

  下肢档式一指禅推法专有档式:头如顶物、涵胸拔背、心静思凝、气息调匀、口如鱼口、头正身直、眼观鼻、鼻观心、屈髋屈膝、两足尖踮起.

  上肢术式:

  0。金鲤行波双手掌相对,尽量的向前伸展手臂,到不能再长时。先将手握为大鱼际内含手形,拇指向上,前臂及上臂伸直,然后再耸肩,做外旋动作,做至力尽,最后用力背伸腕关节;(用于练习腕力,达到过腕节的整体性训练;同时练习背伸腕关节,悬腕的操作易致腕关节背伸活动机率减少,在此预先加强一下,不致于到后来产生背伸腕关节的操作疲软)顺势,沉肩、垂肘、悬腕接金猴献桃。

  1.金猴献桃一指禅四指抱拢,双手对称手形放置胸前.

  2.金猴摘桃(猴子搬玉米)双手四指抱拢手形作同向或交替的运动.

  3.金钩钓月首先,手1.2.3.4.5指向中间收拢,然后腕关节屈曲90度,静止性用力.前手劳宫对印堂,五指收拢相聚的地方对准鼻尖,后手手形相同,旋后与前手相对称.

  金钩钓月,可以无档式下存在,可以单手训练,可以改善腕关节的灵活度,欲动先静.

  在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金猴献桃术式下,让另一人抓住双大拇指,做金猴摘桃的动做能诱导出正确的动作形势。

  e.一指禅推法局部应用实例

  头面部仰卧位或坐位。

  1.自印堂---神庭.2.自攒竹---阳白---太阳---头维.3.自睛明---沿上眼眶由内向外环转,.4.自睛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人中---承浆.5.推百会穴.

  项背部取坐位

  1.自枕骨下经风府至大椎穴.2.自风池经天柱至大杼.(用一指禅推法沿项部膀胱经、督脉上下往返操作,3~5分钟。)

  胸腹部仰卧位

  用偏峰或螺纹推胸腹部任脉一线以及全腹部

  肩及上肢部坐位或卧势

  1.自肩髃---肩内陵---臂臑---曲池---手三里穴.2.自肩井---肩髎---肩贞---天宗穴.

  腰及下肢部俯卧或仰卧

  1.腰背部俞穴---上髎---次髎---环跳---殷门---委中---昆仑或太溪2.仰卧位腿部经穴如足三里等穴.

  一指禅推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特点,要在具体操作中认真总结和发挥.

  七、手法形态

  手形:要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教以不同的一指禅推法,才会容易上手,但为手法术式的传承也可不论手型的先天条件可施以目标手法训练。

  各关节的屈伸状态观察:

  肩:屈。

  肘:屈、旋前、或旋后。

  腕:屈、左右摆动或放射状扇状弧形运动。

  拇指掌指关节屈,形态是“鼓之于外”;左右摆动。在曲指法、屈指法、直指法中“鼓之于外”的角度略有不同。


  1、曲指法说明:就是说拇指指间关节背伸度大的手的生理条件的操作。

        在曲指法中,也可以腕骨、掌骨、指骨可成曲、成弧、成角的变通,因为每个人的关节屈伸度不同。
  拇指指间关节背伸,微屈伸活动或参与放射状扇状弧形运动。

  接触部位      罗纹面

        此法以第三代传人王松山为代表,当代有赵毅(上海中医药大学)、林贤(高级技师,一指禅推拿第六代传人)等。

  2、屈指法说明:就是说拇指指间关节背伸度小的手的生理条件的操作。

  拇指指间关节屈,形态是“鼓之于外”;微屈伸活动或参与放射状扇状弧形运动。

  接触部位     指端

     此法以第三代传人钱福卿为代表,当代有钱裕麟(钱福卿之孙)、朱吉君(高级技师,一指禅推拿第六代传人)等。
  3、直指法说明:就是说拇指指间关节无需背伸度变化(自然伸直)的手的生理条件的操作限制。

  拇指指间关节无背伸,无屈伸活动限制,自然伸直或参与放射状扇状弧形运动。

  接触部位   指端或罗纹面或指甲

              此法就是“丁氏一指禅推法”以第三代传人丁鸣山、丁海山为代表,当代有丁开云、丁继山、韩忠等。“丁氏一指禅推法”讲就一指禅推拿要义,一指禅推法要如车轮滚滚一般的,无所谓曲屈限制,一般习惯于将指端或罗纹面或指甲都接触受术部位,犹如车轮翻转一般,甚是精妙。

        八、目标手法的训练

      手法术式的传承也可不论手型的先天条件可施以目标手法训练。无论拇指指间关节背伸度大或拇指指间关节背伸度小或无拇指指间关节背伸度变化的生理条件,当训练者有目标手法后就可以将曲指法一指禅推法、屈指法一指禅推法、丁氏一指禅推法直指法、四指抱拢一指禅推法
之间就可以建立联系,曲指法目标和屈指法目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改变手型结构适应性的两种手法。

                                                          四指抱拢一指禅推法   

                  曲指法  .....................................                      ..................................屈指法

                                                          丁氏一指禅推法直指法

        如上所示,曲指法手形的人要以屈指法为目标手法,就以丁氏一指禅推法直指法训练拇指指间关节可塑性;屈指法手形的人要以曲指法为目标手法.就以四指抱拢一指禅推法  ,微微加力逐渐达到曲指法手形的背伸度为佳,林贤先生的曲指法一指禅推法就是用这种方法原始雏形(四指抱拢一指禅推法压指训练)花2年时间练成的,所以 四指抱拢一指禅推法 ,是林贤和朱吉君共同开创的手法,手法原型来源于恩师钱老(钱裕麟)的偶然指教,在林贤指导朱吉君屈指法手型练习曲指法一指禅推法过程中,朱吉君从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的“十字诀”入手,在实践和理论上最终提出了“四指抱拢一指禅推法”曾以《浅谈术式结合定点走线训练一指禅推法的方法》一文在上海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发布,并因此得到恩师钱老(钱裕麟)亲传------钱氏一指禅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十八法,尤其是传授屈指法一指禅推法,又名“小步子一指禅推法”是恩师钱老(钱裕麟)之祖辈钱福卿传承而出的手法。

  九、应用形式

  以双手同时操作来看,存在着点、运、分、合,四种应用形式。点、运、分、合是我在撑法推拿双向对称运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

  点就是点状应用,两个手之间不存在一直线的应用形式。每个手都是:1、定点操作;2、走线操作沿纵轴线,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返的边操作边缓慢地做直线移动.

  运就是两个手之间存在着一条直线上的应用形式,方向相同。

  分就是两个手之间存在着一条直线上的应用形式,方向相反、相离。

  合就是两个手之间存在着一条直线上的应用形式,方向相反、相对。

  点、运、分、合,四种应用形式,在一指禅双手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手在操作是一般是交叉运动,尽量不同步同向运动,同步同向运动会把受术着身体摇起来。

  结语:

  一指禅推法的传承与创新,要以科学的,可操作、可重复的原则来进行,动不动就归结于“禅”意,要以“渐悟”、“顿悟”而明事理不是不对,但要对其一些可以用现代理论工具说明的部分,应该本着“阐幽发微”的精神,加以明示,让其更加通俗易懂,能够更好得为推拿事业做出贡献。

      一指禅推拿易筋经http://zhentui.net/Massage/200702/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