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看看书。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却仿佛在太空中漫步,完全失去了重量,盲无目的在空中飘荡,不知道何处是归宿。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我们要诗意的栖居在地球上。可是又有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诗意的栖居呢?
任总曾经说,你们有高的学历,却不一定有高的素质。是啊,我们缺的并不是知识,而是文化,是那曾经滋润了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
曾经,我们喜欢打倒一切。我们完全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又觉得西方文化不适合我们。我们就像一个任性的少年,准备离家出走,去遥远的地方流浪,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等我们慢慢地长大,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在沙漠中游走的孤儿。
当地下水被抽干后,大地就会坍塌。我不知道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被完全废弃后会怎样?整个民族是否也会坍塌?
任总曾说,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我不知道,华为如果失去了狼性,还会剩下什么,是否还可以在猛兽簇聚的丛林中生存下去。
看看现在公司中屡屡出现的员工盗窃公司财产问题,让我们不禁感慨古人深邃的洞察力。《大学》云:“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那些盗窃者不正在舍本逐末吗?其结果正如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时所说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我们的思想蜕化后,我们还能走多远?
我们所有的学校就像一个职业技能培养学校,其目的只是为了使大家走出校门后找到一份工作,却忘记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一切皆以职业技能为本,大大地忽视了德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偏废之举,犹如跛脚远行,其流弊不可谓不大矣。
修业不修身,无本之木也。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开篇即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是故,欲立业者,必德业兼修,方得根繁叶冒。正如宋朱熹的感悟之作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南
我们抛弃了历史,历史却并没有将我们抛弃。当我们回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就像回到了家,找到了心灵的守望者。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然而先贤圣哲并不曾改变,他们依然在历史的星空上熠熠闪耀,照亮在黑暗中行走的人们。
读着这些经书,就像有高人在指点自己一样,顿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不禁涌出相见恨晚,今是而昨非之感。《论语》上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面对这些经书,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顽石,突然发现了雕凿的工具。不知道是否有勇气拿起工具,在自己的身上雕凿打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