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股市


在价值中国网注册博客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写文章,其实一直想坚持每天写点什么,但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拖到今天,实在是不应该。最近感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如火如荼,每天茶余饭后大家谈论的都是股市,故今天提笔写下一点感想,仅供参考。本来作为学者不愿对目前的股市走向给评论,唯恐误导广大的投资者。“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投资者铭记在心的。

中国股市自去年以来一路攀升,目前已站在了4100点之上,而且没有产生过一次阶段性的调整,无疑使人感到指数涨到了目前的高位,市场加剧了风险,这实际上是比较正常和理性的反应,也由此出现了多空之争的大讨论。本人只从几个方面提供一个对中国股市发展认识思路,让大家自己去作出判断。

首先,上证指数4100点的高位对于2005年的6、7月的998点翻了两番,而且不到两年的时间涨到了这个点位,时间之短、速度之快是有些让人感到惊讶。但深入分析又感觉实属正常。我们看,2002年上证指数曾达到2223点,但那个时候的流通股本只占总股本的36%左右,今天的上海股票市场是比5年前总股本大得多的前提下的全流通,也就是说股票市场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机制开始形成,这种外部治理机制又促使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规范化,最终将使得上市公司经营与发展安投资人的意愿在市场机制下有效运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预期,投资者对股市的投资表现出空前的高涨,即是一种长期以来的看多的释放,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判断。由此说来,上证指数涨到今天4100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未来发展预知的晴雨表。中国经济的发展自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持续的发展势头,最近3年来GDP的增长速度连续保持在10%以上,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势头良好。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目前是经济的一个最亮丽的风景线,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愈加显著。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超过了11%,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件值得乐见的景象(GDP11%的速度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不为过)。宏观经济的如此发展景象是微观企业厂商良好业绩的体现,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更坚定了中国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股市的看好和信心。

第三,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表明中国经济在做大的同时也在做强,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进入世界前5位。GDP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会使人民币币值愈加坚挺,这又对国外资本是一个极大的吸引,使得中国的资产价值重估。基于未来的升值空间的预期,国内资本在追逐利润的驱使下,进入股市的同时,也必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投资,这又将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房地产行业、金融业等受益更加明显。

第四,纵观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其股票市值已超过其GDP总量的90%,出现过度繁荣时候高达150%,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值不到GDP总量的70%,而我们又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比例应该不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第五,如何看待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只有15年左右的历史,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只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如果没有众多的个人投资参与,发展中的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成长起来?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都经历过一个个人投资者主导的时期,然后转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资本市场的形成。其实,13亿人口的中国,实际活跃在股市的3000多万个人(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先生讲话)投资者并不能说是“全民炒股”。其实,即使是全民炒股也是一件好事,说明国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我们的政府充满信心。更说明我们的国民对国家未来发展更加关注了,参与的意识更浓了。

以上是对中国股市判断的思路,就我个人而言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当然,人们对股市指数的恐高也是正常的反应,没有永远上涨而不跌的股市,股市有波动和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对一些报有投机心理的投资者而言,要警示他们风险的存在。所以我要说的一个观点是,我们今天对股市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心态的反应,包括所有的机构和个人,还有我们的政府。未来我们所期许的就是政府在制度环境监管方面做好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安排,而非人为或行政干预。如果我们都抱着一种投资而非投机的心态来看这个股市的话,4100点只是中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