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的小学生光着脚丫子穿校服


  贫困县的小学生光着脚丫子穿校服

    李华新

   还有两个月就小学毕业了,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彭木山完小六年级的50多名学生,却在4月20日购买了一套新校服。对于这些贫困学生来说,订校服的45元钱是大半个学期的伙食费,而且这已是近4年来该校统一订购的第3套校服。
   有的学生连每星期3元钱和两公斤大米都交不起
   低矮的土房、残破的桌椅、塌了一半的讲台,学生们在尘土漫天的操场上光着脚打篮球——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彭木山完小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山区小学。(2007-05-09     《中国青年报》)

  学生身着校服有不少的好处,至少除了是一个学校的形象之外,还可以避免学生们相互的攀比,而且校服的统一着装那个让学生有一种集体感。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穿校服还是有不少的益处的。可是如果是上学的条件很差,而 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那么穿不穿校服,实在不是什么一定要如此这般的要求的事情。

  因为,当学生们甚至连吃饱都成为问题的时候,当学生们是在危房里读书的时候,那么远远有比一定要传校服,还要重要重要的事情。而且在这些条件极差的学生家庭中,支付这笔校服费,并不是一笔小的开支,甚至是这些已经快穿不着校服。学校一定要让在买的话,那么这样的一些做法,也就不少从实际出发了。

   镇康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仅1260元。由于山多坝少,不少学生上学要走一个小时以上的山路,彭木山完小有148名寄宿学生。原来作为学生宿舍的土房早已破败不堪、岌岌可危。为此,国家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项目投入48万元,为彭木山完小建起了一栋800平方米的新宿舍楼。但由“兴边富民工程”资助建设的新教学楼尚未完工,因此,学生们虽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宿舍,却仍在被列为危房的教室里上课。

   由于有“两免一补”和省财政的补助,加上食堂自种菜地和养猪,每个学生每星期只需交3元钱和两公斤大米,便可以在食堂吃9顿饭——周一到周四每天两顿、周五上午一顿。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学生交不起钱和大米。这些村寨来的学生可以享受伙食费全免的待遇。其他交不起伙食费的学生,学校先记账,过一段时间,如果学生实在拿不出钱来,只能考虑给予免除。

  家境贫困,能够在政府的资助下上完小学已属不易,现在不仅一定要穿校服,而且如此的校服费用已经对这些贫困家庭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是一些地方竟然会从校服里面揩油的时,那么如此校服里的猫腻,就会使得一些人不顾这些贫困家庭学生的真实苦难,说起来的是自愿原则,也不过是一种掩饰,因为不叫校服钱不穿校服是不行。而不穿校服会带来什么结果,记者在采访一些学生的时,孩子们低头不语。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具体的。

   此外,这身校服里面的制作费用也不透明,其中被克扣了多少油水,学生家长也不知道。因此,便成为一个不透明的区域,而一些人把心思用在这些方面,对这些贫困学生的校服费里油水,便采取了这样的“必须”做法,也就的确是有些让人诟病了。


   有关人士建议,对于哪些学校不能统一订校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贫困面、贫困程度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严查强制订购、乱收费行为。

   因此,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地方,那么校服不穿,也应该给人家以自由度,因为校服可以不穿,肚子还上要吃饱的。在有条件穿校服的时候,也不必在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之际,还非要再做一身校服,如是不仅让人家有意见,对于学校来说,也的确需要从学生的家境来具体对待。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