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二十八个年头了,面对前苏联解体,从当初的杀出一条血路,发展是硬道理,那样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效益的粗放型发展,到今天特别是沿海社会、能源、生态、科技、管理、效益、人文、文化等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往后的二十八年沿海与全国上下再一起走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社会效益的粗放型发展的这个模型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
对次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否则,印度、越南等国家率先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节梯形变轨,我们再变轨就非常的被动了。
比如,深圳、上海这样的地方,再用有较的资源,发展粗放型、低利益、外来加工产业,显然已经非常的不现实了,因为深圳的土地成本、生活成本毫无疑问已经大幅的上升了,这些地方再从事原先的粗放型、低利润、外来加工产业,是无法与未开发的地区进行同等的竞争的,因为,那些地方土地成本、生活成本更低,在同等的工资待遇下,深圳、上海这样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竞争力却会越来越低,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这方面的例子。
因此,他们面临三种艰难的决择:一是创新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有序的实现自觉主动的产业升级,发展高技能、高创新、精致化、高效益的产业群;二是固守过时的观念,失去升级换代的良机,陷入悲惨式的粗放发展困境,无预见性的、无序的被迫大面积、突发性被迫转型,经济、社会承受严重巨痛,在震荡中赖以死中求生。三是死守过时的观念,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沙漠化,引起了像菲律宾、拉美等国家一样的政局或社会局势骚乱与动荡,经济社会大失血,经济、社会几被打回原型。其实这就是当社会处于人均1000美元时,经济、社会矛盾凸显,常常引发社会动荡、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政治上、党的理论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之道,例如,胡总书记要求上海其实也包括沿海其它城市,实现“四个率先”,实现转型,为内地加快发展增添参考学习的光辉榜样。
只是主流的经济学者,学术理念研究、还没有真正的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道了,要不然到现在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就不会开口一个比较优势、闭口一个比较优势,一味强调过去的比较优势廉价其实也是比较低技术的劳动力的所谓优势。没有认识到,将要来临的经济悲惨式增长,经济发展升级所需求的劳动力的知识与职业培训的投资实际上在快速增加,工资待遇不变,成本上升,实际待遇持续下跌,若再按过去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上中专(技)、考大学(高职)、考研究生,就会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困难。利益上变得越来越不可取,从而破坏了人民进行技术、知识升级的热情与经济基础,技能、知识、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前进趋势,就会被扼杀。
这是笔者不能认同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墨守成规、没有科学进取、和谐发展锐气的理念与行为的根本原因。
这种没有忧患意识,而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危机正在临近的所谓主流经济学者,实现上已经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阻碍,似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甚至自我感觉良好。
让我们大家认真的检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的学术机制、宣传机制、奖励机制、社会机制有没有检讨的空间?
是不是该好好的检讨一下了。
不然那个比较优势,就会逐渐变成比较劣势、甚至严重的劣势,成为经济、社会危机的根源。我们需要清醒认真的看待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