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每到一个新的年度,尤其是在“两会”期间,如何增加教育经费都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于是,便有那么几个“教师代表”,如泣如诉般地,也不知是受了谁的委托,开始向我们的政府“哭穷”了。总之,无论国家每年给他们追加多少经费也不够他们用的。再于是,每年国家向教育大幅度地追加经费,便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门“必修”功课。试问,国家的教育经费,真像那些人说的那样“严重不足”?回答是否定的。
对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严重质疑
开篇,笔者想首先说明一个问题,我的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现在,而不是过去。意思是说,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曾经是出现过“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大问题了。远的不说,就改革开放前后的时间段上来看,我国的教育经费始终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其中,在读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而没能上了大学的人。据说,刚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国家只能招收30万大学生。
诚然,如果不是由于“经费不足”,国家就不会只招收那么点,与现在的已逼近1千万人的招收数量来说,真可谓不能同日而语也。——谁让当时的我们的国家那么穷呢?也就是在“那么穷”的基础上,如何增加教育经费,财政收入如何向教育倾斜,就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一件“头等大事”了。直到今天,这种“倾斜”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难改。
为啥难改?因为一个崇尚文化、从古至今都以办教育为荣的、我古老的中华民族,有兴学、办教育的光荣传统,而“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又接种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难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好,笔者可没说不好。现在,咱们先别“拷问”在上述教育体制下,学生们是否都能够学到有实际用途的文化知识的问题,先别说毛泽东、鲁迅、沈丛文、华罗庚、陈景润、袁龙平、铁凝等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数学家、农学家们都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问题,先不说现行教育模式、方法缺乏“素质教育”内涵了。
那么,笔者想说什么呢?笔者想说的是,说我们现在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而是一个弥天大谎者也。如此,笔者又凭什么说这是一个“弥天大谎”的呢?这是因为,而据笔者所了解的,生源如此丰富、收费如此之高的各类教育院校——尤其是那些知名院校,仅凭从学生那里收取的各种费用,就应该完全能够自负盈亏,而且还应当有丰厚的利润才对。
追加给高校的教育经费比窦娥都冤
在本段落开说之前,笔者仍然需要首先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里所讲的教育经费应当先将“奖学金”和“贫困学生补助金”等从中剔除,虽然这些“金”即便是在西方和我们中国的私立大学里也有,是学校自筹的。为何先要把这个问题说明,因为笔者不想由于此文的发表而断了那些品学兼优而又没钱上学的、孩子们的“学路”。另外,当然也是更重要的,那就是,在我广袤的西部和边远的山区,还确实存在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由此当然也就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的存在,教育资源、经费的划拨存在严重不合理。
但是,这个问题不在笔者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之内,因为这里主要要讨论的问题,是再向我们的高等院校追加那么多的经费,不仅没有道理,而且存在着拿咱们纳税人的钱不当钱的嫌疑,因为他们有用不完的钱。无疑,笔者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事实依据的。咱们就拿靠着北京的一些大学的那些“成人教育院校”来说,招1千名学生,盈利都能够上百万元。而有一所有“特别功能”的“成人学院”,每一年的纯利润,都在数千万元以上!
而我们的高等院校呢?他们有国家为其盖的校舍,有国家给其的各种免税政策,有国家给那些教师、教授发工资和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住的又是基本不花钱的房子,却时不时地说教育经费严重不族!最不可思议的是,国家每年向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大幅度地增长!那好,咱们先不谈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国家这个“大头”最“冤”的,当数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向动物园狗熊的嘴里倒硫酸水,便是像那个北大高才生去卖猪肉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