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发放宜远离学子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任力失踪了。根据查到的电话记录以及同学的描述,学生父亲怀疑儿子失踪与他在网上赌球、欠下数千元债务有关。(详见《新京报》2007年4月2日A12版《北体一学生失踪11天》)网上赌博组织固然罪不可赦,但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同样应该引起关注:那就是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任力已经透支了两张信用卡,欠下了数千元的债务。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我国第一张信用卡出现在1985年,但信用卡真正走入国人生活时间并不长,只是最近几年各银行才纷纷将信用卡作为新的赢利点,并大张旗鼓地引入到平常百姓生活中。信用卡引领的是一种“先消费后付钱”的消费模式,诸多方便之处不用我们费力详叙。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从商业风险的角度还是从道德的角度看,信用卡发放目前还不宜将学生作为客户群。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学生尚不能自食其力,一旦养成了“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习惯,不但不利于自身的学习生活,而且很有可能会将其父母拖入负债的泥潭之中。据笔者了解,很多人选择信用卡,并非真正生活消费需要,而是认为信用卡是身份的象征,是一种虚荣的需要。而且很多人对于信用卡的赢利模式缺乏足够了解。事实上,当信用卡消费者透支后不能及时还款时,其所支付“利息”额是相当高的。中国的具体案例笔者还没有收集到,但有一个来自美国的案例足以说明问题。据国外媒体报道,韦斯利·瓦纳马克尔5年前用信用卡支付了他的婚礼费用。信用卡公司说,瓦纳马克尔超出了他的信用限额,所以利率要加倍。加上罚款,他花的3200百美元最后需要偿还1万多美元。瓦纳马克尔说:“不管我怎么样还款或做任何其他努力,费用和利息依然不断累增,怎么还也还不清。”

  因此,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信用消费发达的国家,也有很多正直之士认为信用卡公司的促销手法太过头,而且对信用卡申请人设定过低的门槛,给予信用卡持有人和收入不成正比的超高信用额度,等于是变相鼓励人过渡消费。而在中国,人们对信用卡能够引起的危机尚没有足够的认识,一些年轻人在轻松刷卡购买他们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4等等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身陷困境。而一旦不能及时还款,不但不能再透支消费了,而且还将被记入信用纪录的“黑名单”,对将来的就业、购房、购车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巨额的债务也会将一些学生引入歧途,任力最后向高利贷公司借款虽然还没有最后证实。但不久前《新京报》地球周刊报道过的一个韩国大学生被拐卖异国卖淫的故事中,来自乡下的女主角上大学也是受同学诱惑,使用信用卡大量透支后不能自拔才会被人贩集团相中诱拐的。

  在使用信用卡问题上,我们的邻国韩国有过非常沉痛的教训。1997年经济危机后,政府鼓励消费者贷款,以此刺激经济,给危机重重的制造业提供发展机会。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的发放就如同发糖果一样,贷款方个个在争抢快速增长的消费贷款市场。目前,韩国的成人平均每人拥有4.5张信用卡。而后果是韩国的家庭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自1998年以来翻了一番,达80%,与美国水平相当。同时,与信用卡相关的自杀屡屡发生。据《中国企业报》今年3月24日报道,一位34岁的母亲因财务危机陷入绝望,带着自己和3个年幼的孩子从高高的公寓楼上跳下来,结束了自己和孩子们的生命。

  在现实的危机发生之前,人们更喜欢往好的方面去考虑。笔者丝毫不怀疑大多数学生具有的自制力,但只是想善意地提醒银行,不要给学生太多的经济权限,尽管他们已经满了18岁;同时也想善意地提醒学生,商业银行不是慈善机构,连离“尤努斯”这样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银行家也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