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说的对: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而损人又损己是更大的难题了。
但张大师知难而上,对于损人又损己的恐怖活动做如下两条解释:
第一个基础近于套套逻辑:不惜一死的人对自己死亡的机会成本(死亡的代价)看作是零或近于零。
第二个基础,是美国的先进武器天下无敌,一下子消除了敌对的人的多种选择。
张提出的上述第一个基础不符合许多明知生存可能很小或者几乎没有生存希望还从事的恐怖活动,尤其是自杀式恐怖活动。
张提出的上述第二个基础将恐怖活动归因于美国的天下无敌,说服力也是不足的。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恐怖活动在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出现。
总之,张大师提出的两个恐怖活动的“基础”,实际上仅仅是产生恐怖的因素,都不能够成为涵盖所有恐怖活动的“基础”。可以说,经济学大师 张五常的恐怖活动经济学的解释是不成功的。
人的活动受感性、理性和信仰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左右。人们的各种活动中,这三种因素往往相互渗透,虽然比例不等、主导因素不同,都包含经济因素。这给经济学 的分析走出市场,走进其他领域提供了条件。贝克尔就是将经济学方法运用到婚姻、教育、罪犯等领域而获得诺贝尔奖。但贝克尔仅仅揭示 了人类非经济领域中的理性因素而已,没有也不企图取代其他学科的研究。这里要特别指出,人们的个别的婚姻、教育、犯罪等行为中,很多是非理性的,是感性或者信仰因素主导的,但大量的行为中,就可以分析归纳出共同蕴含的理性因素。这就是贝克尔的成就所在。
恐怖活动也受这三种因素所左右,理性因素仅仅是其中之一。
恐怖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信仰(包括宗教)的因素,常常起主导作用。对于坚定的信仰者来说,信仰的价值是高于自己的生命也高于那些对抗其信仰者的生命的,损人和损已,都成为恐怖主义实现其信仰的代价了。这是理性的算计的经济学方法所无法算计的。
恐怖活动中当然也有理性的因素的,也有得失的算计的,但往往被信仰的因素所掩盖了,因而用经济 学的理性分析方法直接地简单地用于恐怖活动的分析是不会成功的。
导致恐怖活动的因素是复杂的,主导恐怖活动的是信仰所导致意识形态的冲突。这也是恐怖活动冠之以恐怖主义的理由吧。
信仰的多样性本身是信仰的特点。信仰的不同,本来是可以共存的。由信仰不同导致意识形态的冲突,原因也是复杂的。不尊重一致伤害不同的信仰、将自己的信仰(连同制度)强加于其他信仰的人,是导致世界范围恐怖主义的一个基础。
采用不当的暴力捍卫自己的受威胁的信仰,夺回受损的利益是恐怖主义的另一个基础。
因此单纯依靠武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但难以从基础上消除世界的恐怖活动的。在各国联合防卫恐怖活动的同时,需要解决世界范围的不同信仰的相互尊重和共存以及利益的合理分享,进一步还有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共享促进不同信仰之间的理解和相互尊重。
恐怖活动中有理性因素的,采用经济学手段恰当地揭示其中的理性成分是有价值的。这里仅仅做粗浅的尝试,求教于张五常大师及广大的博客。
我们可以假设人类的感性、理性和信仰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一种综合的价值;
V=V1+V2+V3
其中:
VI:感性价值
V2:理性价值
V3:信仰价值
V:综合价值
当某个群体的信仰价值为主的综合价值受到其他种类的综合价值的压制带来损失,其损失量设为L。
损失后的综合价值设为VL。
VL=V-L
随着L值的增大,VL较少,采用恐怖活动的可能性就增加。
恐怖活动的目标是为了投入一个价值量H,H中包括部分成员的生命。投入的目的是产生一种暴力报复的威慑,威慑可以较少L的损失带来VL的增加。增加量设为P。
P大于L ,就使得恐怖主义在综合价值上是值得的。
以武力反恐的目标就是要降低P, 让恐怖活动产生的威慑降低。 从基础上反恐就是要较少L。也就是减少对于其他文明价值的压制。这样,世界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武装反恐的同时,让不用信仰的人类文明之间能够从冲突中逐步解脱出来,成为共荣的多样的文明的符合体。
张五常:
《恐怖活动的经济分析》
听说美国某经济学院的一位研究生作学术报告,提出一个宗教理论来解释不惜一死的恐怖活动,在座的经济大师Gordon Tullock力斥其非。说宗教与今天的恐怖活动扯不上关系不容易成立,因为恐怖分子大都是某些宗教的信徒。宗教可以协助组织,也可以增加信念,而这些会 助长恐怖活动。但说宗教是今天恐怖活动的原因却说不通:那些宗教有悠久的历史,而极端的恐怖行为的频频出现,是这几年才发生的。换言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宗 教协助恐怖活动,但不是原因。
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而损人又损己是更大的难题了。姑勿论恐怖,只论战争也不容易以经济理念解释。我的老师赫舒拉发用了多年时间研究冲 突(包括战争),称之为the economics of conflicts,发表过不少文章,两年前结集成书,取名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借用《星球大战》的一套续集的名目,可圈可点。
看官须知,起自史密斯的西方经济学传统,是以自私互利的哲理演变而成为一个理论基础。市场交换是自私互利,大家获益。就是制度的演进史前辈也是从这个角度 看。在这基础上,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不易解释,而损人又损己则更难解释了。在拙作书分三卷的《经济解释》中,我比史前辈走远了一步。那就是我重视自私可以 给社会带来祸害。我的观点是,自私会增加交易费用,而这增加,推到尽,可以导致人类的灭亡。
赫舒拉发没有我那样重视交易费用,但不谋而合,认为自私会给社会带来祸害,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是也。说起来有一件趣事。赫师的多年同事兼好友,我的另一老师艾智仁,二十多年前出版的重要文章结集,取名Economic Forces at Work,根不离本,是指自私可以互利的forces at work也。赫师的结集却以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为名,是说彼force不同此force也。高手过招,和而不同,足以传为佳话。
翻阅赫师的Dark Side,满是博弈分析,为徒者认为可以交易费用代之。是的,我认为像战争那种损人又损己的行为,可用交易费用中的讯息费用作解释。任何一方,或双方,高 估了战争带来的利益,或低估了战争的代价,就可能打起来。这是我认为自私可以灭绝人类的其中一个原因。
问题是,以讯息(交易)费用来解释今天的极端恐怖活动,不惜一死的,不容易,因为讯息费用不是高得离奇。驾着飞机撞向纽约世贸大厦的「仁兄」,或驾驶满载炸药的汽车而随手引爆的,明知自己必死,这方面的讯息费用是零。为什么还要不惜一死呢?
不是说讯息或交易费用与今天的恐怖活动无关。当然有关,但不足够,不足以解释明知必死而又不惜一死的恐怖行为。大家都知道,一个不惜一死的人可以做出很大 的对他人的损害。这损害可能给死者一点满足感。问题是,损害他人有多种方法,为什么一个人要选择比荆轲刺秦皇远为肯定的死亡代价呢?没有易水萧萧西风冷, 也见不到满座衣冠似雪,但一时间很多不惜一死的人跑出来了。
恐怖活动的经济分析着实不易。下面提出的只是一个尝试,作不得准,而自己贪生怕死,对各方面都不敢有恶意。只是有关经济学的难题,我历来见猎心喜。我的理论架构有两个基础。
第一个基础近于套套逻辑:不惜一死的人对自己死亡的机会成本(死亡的代价)看作是零或近于零。当然,损害他人可能有满足感,但除死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方法 损害他人,可能损害更大,只是以死为之,效果比较肯定。这样,选择以死为之,为之者对自己死亡的机会成本的估计一定是很低的。例如一个人的一家大小被火箭 之类杀了,痛不欲生,前路茫茫,死亡的代价近于零。这个人决定不惜一死,宗教的信仰可以协助这决定,也协助以组织帮忙,但如果死亡的机会成本(代价)够 高,宗教不会有影响。
第二个基础,是美国的先进武器天下无敌,一下子消除了敌对的人的多种选择。一九九一年的波斯湾之战,用上前总统列根的星球大战式的军备投资,其威力举世的 人在电视上看得清楚。这武器威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军备强如苏联也瓦解,其它小国会不知厉害乎?敌对而又要生事的人于是只有两个极端的选择:其一是以核 子武器从事,其二是恐怖活动。
今天搞恐怖活动的人看来是没有核子武器的——如果有的话,他们很可能早就用了。认为自己的死亡机会成本下降至近于零的人,不容易考虑杀错良民。没有核子武器,余下来只有一途可走:恐怖活动。
上述的分析带来不好想下去的含意。其一是一些国家或组织会向核武那方面多打主意。更不好的含意,是如果有核武,他们要使用的意图,会因为拥有的非核武的传 统武器不管用而提升了。另一个含意,是要消除今天的恐怖活动,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把恐怖分子赶尽杀绝,其二是以仁慈之法提升他们的死亡代价。后者不易找 到伦理的支持,也不易施行。
余下来的赶尽杀绝之法的主要困难,是杀错了会增加不惜一死的志愿者。我们怎可以肯定,在杀对了一个的途中,不会因为杀错了其它而增加一个或更多的恐怖分子 呢?这方面,虐待囚犯而让相片泄露是大错。虐待囚犯可能屡有发生,可能前例无数,但为什么要拍下照片呢?在不少人的死亡代价本已偏低的情况下,虐待的示范 会再减低这代价。
我用不同的假设推出几个恐怖活动的理论均衡点,没有一个令我感到舒畅,不写出来了。
二○○四年八月十二日 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