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中日友好关系


      一直以来,中日关系都是我国对外关系最复杂最敏感的因素.中国人民提起日本,感情都非常的复杂.但如何客观理智地对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应向何处去,要做全面客观的分析.
       对中日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过去,近代,现在和将来.
      (一)过去
       日本过去被中国成为"东瀛".翻开中日关系的历史,两国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自唐朝以来,日本做为中国的邻国,常年派使节到东土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中国的丝绸,纺织,陶瓷,水稻栽培技术等.还有文化的交流,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授了佛教.在当今的日本,特别是京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包括文字,胡同,皇宫,甚至地名都一样,比如洛阳.
      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中国一直领先于日本,偶尔发生的冲突也不过是日本北海道的倭寇侵犯中国的渔民.两国关系处于相安无事状态,甚至可以用好来形容.
      (二)近代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自"鸦片战争"以来,美英法德意日俄等世界列强纷纷侵略中国,谋取不当利益.掠夺中国的资源,欺压百姓,民不聊生.特别是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毒气事件,南京大屠杀.英勇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抗击日本的侵华战争.最终取得了反日本法西斯的全面胜利.
      中国人民在战争胜利以后,用宽容和大度对待日本.完全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并对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孩子尽抚养义务.中日关系处于民族敌对状态.
     (三)现在
      中国取得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以来,中日关系就处于中断状态.直到七十年代末,在两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下,中日关系得以正式建立.邓小平提出中日两国应时代友好下去.但中日关系两国关系的关系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世界政治的复杂性和中日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日政治关系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落后于两国经济往来.
     特别是最近,由于历史观,海洋资源冲突,世界地缘政治等原因,中日关系处于敏感期,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需要.
     (四)将来
    既然地理位置不可改变,大家共享同一个地球.
    和谐的国际关系是中国发展的前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国际关系的准则.中日关系同样应遵循国际关系的规律.实际上,两国领导人和人民都需要从中日关系的大局和世界范围来处理双方的关系.和谐共赢共享是未来发展大局.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