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思维:专业市场,专业人士来运营


  ——访《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作者许庆军

  走进“地球上最大超市”

  在我居住的上海,节假日去逛城隍庙,总听到许多商铺老板说:“我的货从义乌进的,价廉物美——”

  作为一个传媒人,我很希望有个机缘亲眼看一看“义乌”——这个全球小商品市场的晴雨表!

  为了更真切地了解义乌,我开始查有关义乌的资料。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的专题报告中,我知道义乌小商品市场被定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这里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的40万种商品,商品销往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300亿美元。每天有近万名外商来义乌采购,日均送出的货物要装2000个标准集装箱,世界上多个规模较大的小商品市场,比如,马来西亚汝来、阿联酋迪拜等都从义乌批货。这些数字对我是震撼的。

  义乌“买全国,卖世界”的秘密在哪里?认识了《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作者许庆军先生后,我心中的许多迷惑豁然开朗。

  2007年4月10日,我来到义乌。在许庆军先生的陪同下,亲眼目睹“地球上最大超市”,我亲身感受了“义乌是商品的海洋”。

  义乌有个许庆军

  许庆军先生告诉我:“义乌是中国草根经济的发祥地之一,从早期的手摇拨浪鼓,肩挑一副糖担,一声吆喝‘鸡毛换糖咧……’到今天义乌成为人们口中‘小商品,义乌造’,义乌是座金矿,它的背后隐藏有许多宝贵的东西。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创业建设,经历了八次搬迁、五次新建,从第一代露天小商品市场到今天义乌市政府控股的‘商城集团’,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你今天在义乌,已经了解到义乌已经走出低级的模仿阶段,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到了创造品牌的阶段了。”

  我好奇地问许庆军:“义乌发展的秘密在哪里?”

  许庆军说:“我的书《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里已经写到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聪明能干的商人。”

  他又说:“义乌的批发市场大多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经营市场的利润投入市场再建设、再开发,如此循环往复,逐渐进入良性轨道。这种营运方式被经济学家认为是真正的‘放水养鱼’”。

  我立刻又问许庆军:“在改革开放之前,义乌只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小县,而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极具竞争力的商贸城市,培育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经验是否可以被复制?”

  许庆军沉思片刻,坚定地说:“可以,但是专业市场,必须专业人士来操作!”

  实战型专业市场运营者

  1999年,许庆军从山东一家党报辞职来到义乌,做了《小商品世界报》记者。许庆军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在用记者的眼光看义乌发展的时候,也精心调查、收集材料,开始以学者的思维来解读义乌现象,探求精神实质,出版了50万字专著《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书一上市,引起了大家的热情关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评价说:许庆军这部专著对推介义乌市场经验、充实义乌市场文化、提高义乌知名度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

  许庆军亲历“义乌经验”,不仅可以写50万字的专著,还是一个实战型专业市场运营者。

  市场出真知。义乌经验是老百姓创造出的实践经验,是第一性的实践,是伟大的实践,许庆军走过全国许多专业市场,操盘了一些小商品市场,成绩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