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药用价值


  蔷薇科沙梨Pyruspyrifolia(Burm.f.)Nakai

  【别名】梨树、乳梨、花梨、老梨、雪梨。

  【药用部位】果实。

  【功能主治】生津润燥,清热化痰,除烦解渴。用于热病津伤烦渴,热咳,痰热惊狂,噎嗝,便秘,解暑止渴,解酒毒。

  黄梨泡盐水可解毒

  沙斯肆虐的那阵子,偶然从电视上看到台湾人“争”吃黄梨(台湾人称之为凤梨)防“沙”的新闻。暂且不论黄梨在抵御沙斯病毒的功效,黄梨的治病功能却是医学界公认的。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梨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黄梨性平味甘微涩,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的作用。黄梨的果汁中因含有一种与胃液相类似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所以饭后,特别是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后,吃上几片黄梨,确实有益。此外黄梨中的糖、盐和酶有利尿作用,对肾炎、高血压、浮肿、支气管炎咳嗽也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黄梨,有些人吃后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皮肤潮红、全身发痒、四肢及口舌发麻等症状,严重的还会突然晕倒,所以体质过敏者少吃为宜。

  建议吃黄梨时,切开后先用盐水浸泡片刻,这样可以使一部分有机酸分解在盐水中减少中毒,何况经盐水浸泡的黄梨吃起来味道也更加甜润爽口。许多人吃黄梨爱蘸些盐或酱油来吃,也许大家并不晓得其效果跟浸泡盐水一样好。

  还有吃黄梨也不能空腹吃,吃得过多会导致胃溃破出血,即民间所说的“中黄梨沙”。

  黄梨的吃法多样化,除生吃外,还可以制成罐头、蜜饯、果酱、糖果等,也可用来炒饭、当菜或配酸乳酪吃。听说在炒牛肉时加点黄梨汁,牛肉会更易脆烂。

  不久前试过用黄梨炒饭。多汁,酸中带甜的黄梨和少许肥润的腊肠同炒,撒点胡椒粉调味,特别美味可口,非常开胃,不妨一试。

  《联合早报》

  秋季养生:食梨防燥最宜秋

  梨为蔷薇科植物,有白梨、沙梨、秋子梨等,产自全国大部分地区,以皮薄、肉白、香甜、无渣者为佳。

  梨古时称作宗果、快果、玉乳、蜜父等,梨除以其香、味、形惹人喜爱外,还因其营养价值为人称道。果肉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和苹果酸等有机酸,另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

  祖国医学认为梨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有生津、润燥、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可用于热病津伤、消渴、热痰咳嗽、便秘等症的治疗。

  梨因含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故对肺结核亦有疗效。生梨加蜂蜜熬制的“梨膏糖”,对患肺热久咳病者最为相宜。冰糖炖梨,不仅可祛痰热,疗哮喘,滋阴润肺,而且对嗓子卓有养护作用,歌唱家和广播员宜常服之。

  [药膳方选]1.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盖住,系定,小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用。

  2.咳嗽:梨捣汁用,熬膏亦可,加姜汁、白蜜服用。

  3.热病口渴:甜水梨大者一枚,切薄片,冷开水内浸半日,捣取汁,时时频饮。

  [禁忌]脾虚便溏及虚寒咳嗽者忌服。

  梨分为:一、中国梨系,包括(1)白梨PyrusbretschneideriREHB;(2)秋子梨PyrusussuriensisMAXIM;(3)沙梨PyruspyrifoliaHAKAI;以上三种为中国梨三大品系,其中前二种为中国北方品系,多分布于黄河以北至东北等地区;第三种则为中国南方品系。二、西洋梨系:西洋梨PyruscommunisLINN,为欧、美所栽培的梨品系代表种。

  梨在我国早于周朝就有栽培的记载,又名山檎、玉露、蜜父。中药经典中于魏晋期间《名医别录》始着录,一名快果、果宗、玉乳。据元.《本草衍义补遗》朱震亨说:「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也。」又原典著者陶弘景说:「梨种殊多,并皆冷利,多食损人,故俗人谓之快果。」本草征于性味得其名源,也指出梨的种类很多,就上述四品系中世界各地培育出来的梨品种当是多彩多姿不胜枚举,数以千计。

  现今比较典型的分为(一)沙梨系统:廿世纪梨、新世纪梨、横山梨、长十郎梨、菊水梨、新兴梨、环山大梨、松茂大梨、望洋大梨、今村秋梨等十品类以上。(二)白梨系统:鸭梨、慈梨等。(三)西洋梨系统:巴梨、红巴梨、法兰西梨等。(四)杂交梨系统:扁蒲梨、太平洋梨、高接梨等。

  中国梨(东方梨)以横山梨最多,种植地区以台中县最多,苗栗县次之,其它各地尚有零星栽培。分布全省山区至中海拔高山地区。我国大陆自古以来著名梨及产地有:河北鸭梨、山东莱阳梨、安徽砀山梨、陜西彬州梨、香蕉梨、苹果梨、枣梨。台湾产著名的有高海拔的梨山横山梨、低海拔晚横山梨;及高山的廿世纪梨、新世纪梨、幸水梨。市面一年四季在市场、小摊、流动小货车上处处可见玲珑可爱、形色异趣的梨果,其中因产期的差异有自产和进口交替供应不断,随时有得吃。

  梨果吃起来清脆多汁,味微甜、酸、涩,别有滋味,有「百果之宗」的美誉。自古不仅为食用,亦供药用。历代医记载如下:

  唐.《千金.食治》说:「除客气热,上心烦。」

  唐.《本草》:「主热咳,止渴。」

  《食疗本草》:「主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生梨。卒闇风失音不语者,生捣汁一合顿服之,日再服。」

  《日华子本草》:「消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

  《开宝本草》:「主客热,中风不语,又疗伤寒发热、惊邪、嗽、消渴、利大小便。」

  《滇南本草》:「治胃中痞块食积,霍乱吐泻」︽本草纲目》:「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

  【功效】

  关于梨在医药运用的论说,举如《本草衍义》说:「梨,多食则动脾,少者不及病,用梨之意,须当斟酌,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本草纲目》说:「『别录』着梨,止言其害,不着其功,……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本草经疏》说:「膏粱之家,厚味酽酒,纵恣无节,必多痰火卒中痈疸之病,数食梨,可变为安,功难尽述。」《重庆堂随笔》说:「凡烟火、煤火、酒毒,一切热为患,啖之立解。温病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

  试归纳其功效如下:

  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

  【成分】

  梨果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葡萄精、维他命B1、B2、C等有机成分。尚含钾、钠、钙、镁、硒、铁,锰等无机成分及膳食纤维素。

  【禁忌】

  陶弘景《名医别录》说:「梨种殊多,并皆冷利,多食损人。」因梨性寒,故有胃寒呕吐、寒咳、脾虚泄泻、便溏、妇人产后、小儿痘后、金疮等患者,宜慎食或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