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向人本主义的回归




  来自上海的一则不起眼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报道称,上海市《城市设摊导则》即将出炉,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今年“五一”之前,上海市一部分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笔者愚见,上海市的一小步,在城市管理的思想观念上,却是向城市人本主义回归的一大步。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路边摊贩似乎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所有大中城市似乎都欲除之而后快。一份“新兴职业”——城管队也应运而生,每天在城市街道的众目睽睽之下上演“猫鼠游戏”,并由此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甚至酿成暴力事件。路边摊贩之所以难以禁绝,实质是它存在的合理性,摊贩本身需要从街头贩卖中获得收入,来维持生活的基本需要,而城市的其他居民,需要从这种服务中更方便更廉价地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由于这种需求的存在,使得路边贩卖具有了广泛的市场基础和群众基础。

  对于买卖需要,城市的管理者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做法——从经营场所上进行限制,把路边摊贩赶进固定的可以收取租金的市场摊位,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看起来整洁好看,一方面增加政府的可控收入。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是利益驱动,一方面仍然是出于“管理者方便”的本能。但是,这种管理却带来了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增加生活成本;二是使一部分摊贩“失业”,甚至丧失生活来源。

  对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而言,日常生活的半径非常有限,大超市的采购往往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比较完整的闲暇时间,不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主体。而居民小区内的小超市、店铺、饭店则往往成为重要的生活环节,而修车、修鞋甚至卖水果的游动摊贩则成为必要的补充,为居民的生活增加便利。可以说,大型市场、小店铺、路边摊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生活原生态。这种自发形成的“生态群落”构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体,任何一个“生物链条”的消失都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如果把购物都集中到超市,无疑会增加居民在金钱和时间上的双重成本。现实中,这种“以大欺小”的冲动似乎经常出现,超市的勃兴曾导致用超市代替街头小店的设想,街头自动售货机刚刚出现的时候,也有人放出风来要在2008年之前,用自动售货机全部代替街头小店。这种思想一部分来自利益驱动,一部分则来自对城市普通居民生活的疏远,结果导致规划和管理对城市生活的不当干预。

  同时,街头摊贩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金碧辉煌的大饭店总不如路边小店的小吃更有味道,路边的排档总比自助餐更能体现城市生活的闲适和自由。比如,笔者在成都的时候,总是特别留意那些盖着绿叶的水果担子和插满鲜花的自行车,他们贩卖着水果和鲜花,他们自身也成为成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遗憾的是,随着“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这些文化符号正在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街头摊贩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它无形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事路边贩卖的基本都是城市的贫困人口,或者是补贴家用的退休人员。并不是所有的摊贩都适合进入固定的市场,也并不是所有的摊贩都有能力进入市场。对于城市贫困人口,政府一方面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一方面需要提供就业机会,这些都会增加政府支出,增加行政成本。而对于这种自发形成的“自就业渠道”,却反而采取了禁止的方式,无疑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我们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的成长,往往通过税收减免,建立“孵化器”等做法予以支持,而对于贫困人口的“自救”方式却予以禁绝,无疑与促进就业的大方向南辕北辙。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路边摊贩的收入既不能增加税收,其就业方式也无法计入政绩考核,反而会带来交通、卫生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恰恰需要对路边摊贩、社区店铺予以扶持,只要引导得当,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与一刀切的禁止相比,这似乎更有难度,但这是必要的行政成本,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同时,藏富于民和增加政府收益并不矛盾,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同样会带来生活总消费的增长,并会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劳动力增加的高峰,而新技术的发展则使劳动效率提高,就业机会减少,因此,对于任何能增加就业的机会都必须认真重视。日前,《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被人大常委会审议,足见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中央对促进就业的重视,作为城市的具体管理者,更应该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而不是相反。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一位波士顿北端地区的规划者对这一地区的看法:“本能告诉他北端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他的那些社会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点。但是作为一个规划者,他所学的所有的告诉他什么是对城市里的人和城市有益的东西,所有的使他成为一个专家的东西却告诉他,北端必须是一个糟糕的地方。”雅各布斯在这里批判的是错误的理论对城市规划者的影响,实质上这些影响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脱离了普通城市居民的生活,妄图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模式统一城市生活,这种方式只能带来管理的便利,却离人本主义的生活本质越来越远。

  路边摊贩虽小,却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从各类宏大叙事中抽出身来,关心一个城市的细节,无疑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的体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这些生活的细节,恰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007年3月1日星期四

  推荐:

  1、慎用税收政策

  2、肾脏保养秘法

  3、唐刀、抹眉刀之流变与武当太乙门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