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从此寝食难安


  保险业的航空母舰“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市了。

“中国平安”(601318)从200731上市以来,最高为3155.50元,最低点为5日的43.60元。上周五收盘45.53元,当日(39)最高46.10,最低44.70元,阴收于45.53元。虽说是在2.27黑色星期二之后上市,但是依然没有摆脱黑色星期二的影响,上市之后就连续3个大阴线。在7个交易日中52阳,最终以阴线报收。7个交易日振幅11.9元,第一个5pma数据报45.53元。

“成功”上市把“中国平安”从此送上了一条上上下下享受风险的坎坷之路。

 

人们之所以参保购买保险,是因为相信这样是真的可以保险的,如果他认为投保之后可能保险又可能有风险,他就不会投保。你买顶安全帽,是因为你相信安全帽可以抗击打击,假如它忽而可以抗打击,忽而又有可能失效,压根没有个准儿,怕是愿意带这个累赘之物的人很少。但是,价值是存量,是会随时随地波动的,如果“保险”也是一种商品,它就必然具有价值的主观性决定的价格波动特性,也就是说,保险商品并不能保险。

能够给处于危险之中的人以希望的,一定来自于危险环境之外的力量。当人们在绝境当中呼唤苍天和上帝的时候,是因为人们在心灵深处相信天和帝的超能力使得它本身永远不会有风险,也是因为它们都来自风险环境之外。

如果有人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向你推销“阵亡保险”:“如果你死了,我会加倍赔付给你的家人”,你会购买吗?当然不会,因为他和你一样都在战场上,枪弹无眼,会落在谁的头上还不一定呢!

消防队员是受灾人员心目中的救星。但是,如果你看到消防队员自己都处在自身难保的巨大危险之中,和你一样成为了等待救援的人,你还会对他抱有希望吗?或者问:当被困在火灾现场的时候,你会指望你的邻居救你还是企盼消防队的救援?

很多人大概不愿意去想:如果股市上的风险造成上市的保险公司倒闭该怎么办?对于一个确定的货币资本存量来说,各个企业的存在目的就是强夺份额,让尽量多的资本份额集聚在自己的名下,归属自己所有。甲抢到的多了,乙抢到的就必然减少,所以,商场如战场,你弱他就强,总是如兵家常事,有成有败。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认为保险业会在这个抢夺战中必定胜出,那么,如果保险公司在这个无情的战场中落败了怎么办?还有谁对购买了这个保险公司产品的保民们负责?

对于一个规范的股市来说,它可以反映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被称为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对于投机气氛浓重犹如赌场般的中国股市来说,基本上处于投机资本的操控之下,股市往往是是“反晴雨表”,是难以琢磨和预期的。

保险公司,虽说有一个“保险”的好名字,但是,它依然、毕竟是一个公司,是一个企业,因此,它就是一个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实乃一个悖论词汇,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是保险的,尤其是上市公司。最大的保险公司是国有银行,它的保险度和国家的存亡相等。战场上,惟一地能让战士些许安心的是政府发放的烈士抚恤金。

 

钱皮不赞同银行的商业化,也不赞同保险资金入市。假如连保险资金都被用来博取风险收益,那么还有什么保险和安全感可言?面对民生的保险业务,理应由非商业的国家银行经营,把国家信用和保险度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方能最大程度化解民众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其实要克服庞大的保险资金低效率闲置的问题,可以将保险资金用远高于普通储蓄的专设高息储蓄于中央银行。

 

的确,商业银行都有中央银行控制着,银行后面有银监会,保险公司后边有保监会,然而这就能让民众真的放心了?最多说明,所谓的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只不过是翻牌公司,是虚假的市场角色而已。看来,为了推行市场化,即便是自欺欺人的虚假的市场化也是可以接受的。而真正的市场角色因为其巨大的风险性而无法存在,例如个人吸储集资通常会被列入“非法集资”行为。

今后的“中国平安”会只升不降一路凯歌吗?当然不会。前两周的表演已经告诉我们它的未来了。那么此时,“中国平安”就应该用其上上下下的未来告诉人们:平安何在?保险何在?

 

最后免费送给读帖的你一个电视短剧(编剧:钱皮):

一间豪华办公室【360镜头。最后定格在气派的大班台】。

走进一位先生【镜头从锃亮的男皮鞋缓缓上升到腋下精致的黑色皮包】

老板起身迎接【热情地】“啊哈,我的股评家。昨晚的“一周股评”做得不错啊!”。

“仅作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哦。哈哈哈”来人答话【风趣地】

来人:“最近生意如何?”【递上一只香烟】

老板:“唉,生意不就那样,淡旺都有,和股市差不多。”【接过香烟】

“别谈生意,坐!”【指着边上的沙发】

又走进一位PLMM【款款地;优美的侧影】。

老板【显然不认识】:“你是?哦……”【特写镜头:PLMM的职业装和胸前“中国平安”的字样】

 

阅读链接:

社保基金也是肉包子?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200